對于電線電纜行業來說,相比起不景氣的2012年, 2013年絕對是一個“彩頭年”。 談起2012年,估計許多電線電纜行業的老板都要嘆口氣,2012年對于中國電線電纜行業來說是一個檻,由于GDP增速減慢、全球經融危機、國內經濟結構調整等原因,造成國內纜企普遍開工率不足和產能過剩,甚至一度引發行業憂慮倒閉潮。
隨著2013年的到來,中國電線電纜行業將迎來新的商機和市場。也許有人會認為我對于這種判斷過于樂觀,那么這種樂觀并非空穴來風,而是有著現實的基礎作為判斷,首先是目前全球電線電纜市場規模已超過1000億歐元,其中亞洲的市場規模占到37%;據《2013-2017年中國電線電纜行業市場前瞻與數據挖掘分析報告》調查數據顯示,目前,全球電線電纜市場規模已超過1000億歐元,而在全球電線電纜行業范圍內,亞洲的市場規模占37%,歐洲市場接近30%,美洲市場占24%,其他市場占9%。其中,雖然中國的電線電纜行業在全球電線電纜行業中扮演著不可替代的角色,并且早在2011年中國電線電纜企業的產值已超過美國,躍居全球第一。
另一方面,城市軌道交通運輸對電纜的需求增加:隨著2013年的到來,中國電線電纜行業將迎來新的商機和市場。2012年,國家發改委批復了全國多個城市的軌道交通建設規劃,總投資規模超過8000億。此次批復的內容涉及全國19個城市、兩個地區和一條線路。此次國家發改委密集批準城市軌道交通項目,規模之大、投資之大,可謂罕見。據悉,城市軌道機車用電線電纜主要是阻燃型,這是由其安全性和工作環境所決定的,這就為各類阻燃型電線電纜提供了廣闊的市場。軌道交通強勁的需求為電線電纜市場發展帶來機遇;隨著中國電力工業、數據通信業、城市軌道交通業等規模的不斷擴大,電線電纜的需求也呈急劇增長之勢,帶動中國電線電纜行業的發展。
其次,新能源市場的開拓也將為電線電纜行業帶來新機遇,“十二五”規劃鼓勵支持新能源建設,隨著核電、光伏、風電、海上風電等一大批新能源項目的成立,特種電纜及海底電纜迎來了新的發展機遇;還有電工汽車及配套的發展也會為電線電纜行業的發展產生推動作用:國家正在鼓勵使用新能源汽車,尤其是充電汽車的技術比較成熟,更是得到了大力推廣。因此充電站電纜以及汽車線束的需求必將大增,有力推動汽車用電纜的發展。
即便透過電線電纜行業的外圍來看,也能看出2013年電線電纜行業的好苗頭。中國線纜行業是中國銅消費的主力軍,而中國2013年銅消費量將增加6%-7%,這一方面表明中國線纜行業仍有上升空間,另一方面也表明銅價沒有大幅下降的可能,線纜企業的成本不會下降,在這一背景下,中國線纜企業走進了機遇和挑戰并存的2013年。
基于這幾點,國內的線纜企業似乎都可以好好地樂觀一把了,但如果我們清醒地觀察行業形勢的話,卻應該選擇審慎樂觀。盡管線纜行業整體市場很大,但能支撐起這么大市場的線纜企業其實并不多,除了幾家稍大型的企業之外,國內線纜企業幾乎都是走低品質小品牌的路線,這使得整個線纜市場陷入一種魚龍混雜的窘境。 相較于歐美地區的電線電纜行業來說,我國還依然處于大而不強的局面,并且與國外知名電線電纜品牌還存在很大的差距。
以國家為劃分,意大利普睿司曼公司以超過50億歐元的年營業額位居世界龍頭,而法國的耐克森公司不甘落后,以僅次于普睿司曼公司的營業額位居第二。美國通用電纜公司則以超過34億歐元的年營業額排名第三。日本住友電工和古河電工的電纜業務營業額也超過了25億歐元,而從中國電纜企業的銷售額方面來看,還遠不能與之比擬。
而從盈利方面來看,線纜行業的利潤微薄。2011年,中國電線電纜工業銷售產值11438億元,首次突破萬億元,增幅高達28.3%,利潤總額680億元。步入2012年后,1-7月份全國電線電纜工業銷售產值6715億元,利潤總額281億元,平均利潤只有4.11%,行業利潤已經低于中國電工行業平均利4.88%,相較2011年有明顯的下降。即便如此,這個利潤還是建立在假冒偽劣、以次充好、短斤少兩的基礎上形成的,這一現象更加說明了中國電線電纜行業充滿危機,雖然2013年隨著工業化進程的推進開辟了廣闊的市場,但企業內部、行業內部發展形勢不容樂觀。
利潤微薄就會產生惡性競爭,比如像上文所說的假冒偽劣,以次充好、短斤少兩等等,還有就是價格戰。我們都知道,幾乎所有行業都會有一個默認規則——大企業看產業思戰略,小企業則重市場要短錢,而在這個規則之下,小企業占去大半江山的線纜行業必然會走入一個黑洞,那就是由激烈競爭引發的價格戰。而面對價格戰,企業只能迎面而上,在惡性循環里陷入疲憊。價格戰肯定不能解決問題,真正的解決辦法應該是從質量著手,從提升線纜本身的品質入手,以此來不斷提升企業的競爭實力,待到品質成熟的那一天,自然會從無止盡的價格戰中脫身,找到我們自己的立足點。這才是解決問題的真正有效途徑。
無論在任何行業,都是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當我們站在中國電線電纜行業的外圍去看,也許只能看到他的繁華和風光,但是如果透過他的表面去看他的內里,也許就能看到他的虛弱和落寞,但當我們真正潛入到行業之根,對它的存在抽絲剝繭,或許才能真正了解它的過去、現在和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