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國家風電信息管理中心風電產業信息統計顯示,2012年全國風電發電量同比增長了41%,與此同時全國風電平均利用小時數比上年減少了30個小時。一方面我國風電裝機在不斷增加,發電量也在快速增長;另一方面,隨之而來的產能過剩棄風問題更加嚴重,風電利用效率顯著下降。風電這一新興產業的發展似乎陷入了“怪圈”。如何客觀看待風電發展情況?如何破解風電發展“困局”?
全國風力發電量同比增長41%
風電發展形勢向好
根據2012年度風電產業信息統計數據顯示,到2012年底,全國風電并網裝機容量為6266萬千瓦,比上年增加1482萬千瓦,增長率31%,全年風電發電量1008億千瓦時,比2011年增長41%,風電發電量約占全國總上網電量的2.0%。
按照我國火電有關指標折算,2012年的風電發電量相當于節約燃煤3286萬噸標準煤、用水1.67億噸,減少排放二氧化碳8434萬噸、二氧化硫22.8萬噸、煙塵4萬噸、氮氧化物24.2萬噸。
目前,全國(不含港、澳、臺)共建設1445個風電場,安裝風電機組52827臺。風電并網裝機容量最多的五個省(區)是內蒙古1670萬千瓦、河北706萬千瓦、甘肅634萬千瓦、遼寧471萬千瓦、山東393萬千瓦。內蒙古全年風電發電量為211億千瓦時,占全區總發電量的10%。
“從以上數據可以看出,去年我國風電裝機容量不斷增加,發電量實現了同比40%以上的增長,我國風電產業發展形勢良好。”中國能源經濟研究中心主任、廈門大學教授林伯強表示。這其中,海上風電發展是一大亮點。到2012年底,我國海上累計風電并網裝機容量30萬千瓦,位于英國(295萬千瓦)、丹麥(92萬千瓦)之后,居全球第三。
棄風同比翻一番
棄風成制約發展重要因素
在看到風電快速發展的同時,還有組數據不容忽視。2012年全國風電平均利用小時為1890小時,比2011年的1920小時減少了30小時。2012年全國棄風電量從2011年的120多億千瓦時增至約200億千瓦時,棄風電量占全年風力發電量的1/5。
“以上數據本身說明了兩方面問題,一方面是我國風電發展比較快,另一方面也反映了我國風電并網以后的利用率不高。”國網能源研究院副總經濟師白建華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
據國家能源局相關負責人介紹,從目前風電運行情況看,“三北”地區是我國風電建設比較集中的地區,占全國風電并網裝機容量的86%。蒙東、吉林限電問題最為突出,冬季供暖期限電比例已經超過50%。蒙西、甘肅酒泉、張家口壩上地區電網運行限電比例達20%以上,黑龍江、遼寧風電運行限電比例達到10%以上。
對于造成棄風限電的原因,白建華指出,一方面是因為風電發展速度比較快,整個產業鏈規劃不完善。另一方面,“三北”地區電源調節性能不好。現在風電主要是當地市場消納,風電具有隨機性、間歇性特征,屬于波動性電源,這就要求常規電源的調節性非常好。比如,冬天是風電最好的時候,而“三北”地區是供暖期,普遍火電占的比重比較大,火電是熱電聯產,這就減弱了風電的調節能力。
政府鼓勵風電供暖
尋求消納方式或是發展出路
“風電"十二五"規劃中提出,到2015年,全國累計并網運行的風電裝機容量將達到1億千瓦,年發電量達到1900億千瓦時。但是裝機數字并不能說明什么,裝機不發電等于沒有,所以我現在關注的是1900億千瓦時的電量到2015年是不是真的能夠發出來,送出去,真正地消納掉。”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風能專業委員會副理事長施鵬飛對記者說。
為了解決風電消納問題,3月22日,國家能源局網站發布《關于做好風電清潔供暖工作的通知》,將在北方具備條件的地區推廣風電清潔供暖技術,力爭用2年至3年時間使風電棄風限電的問題有明顯好轉。
風電供暖主要是針對我國“三北”地區棄風嚴重的冬季供熱期,如果風電能夠承擔冬季供熱的重任,就可替代“三北”地區現存的大量小鍋爐,節能減排效果明顯。
“目前,風電制熱技術已足夠成熟,從技術層面看沒有問題,但從政策體制方面,風電供暖的成本比火電要高近一倍,以后如果大規模推廣成本問題還值得研究,但也是風電消納的一種方式。”施鵬飛說。
鼓勵風電供暖是政府尋求風電消納方式的新嘗試,除此之外,專家們表示,還要在擴大風電消納方式上繼續下功夫,以此來徹底解決棄風問題。
施鵬飛認為,在當前體制下,要解決棄風問題,重點是要加快電源電網建設,加大力度建特高壓電網,把不能就地消納的電大規模地輸送出去,把“三北”的風電送到“三華”地區。
“如果我們能把跨省,尤其是跨區域電網建立起來,就相當于市場擴大了,這樣風電在這個大市場里占的比重就很小了,可能就不會出現棄風現象,市場運營就相對簡單了。”白建華如是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