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床制造傳統強國紛紛出臺本國機床制造業發展的振興計劃,從而為中國工業做 “強”提供了非常有價值的參考。
大而不強,大而不精,大而沒利潤,這是中國制造業面臨的最大的挑戰之一。而被喻為制造業工作 “母機”的機床工業同樣面臨這樣的挑戰。做強,已經成為中國機床工業無法回避、必須邁過的一道坎。
由于受到中國制造低成本競爭的強力擠壓,發達國家在制造工業領域紛紛作出了向高精尖發展的戰略選擇。而類似的戰略布局,在機床工業尤其明顯。做強、做精、做細,已經成為機床業世界性的趨勢。為此各國紛紛出臺各種激勵政策、產業措施和產業規劃。而這些政策、措施、規劃恰恰揭示了機床工業做強所需要的要素,為中國工業做強提供了非常有價值的參考。
歐盟振興計劃引領未來趨勢
歐盟在機床工業的戰略地位至關重要。歐洲機床工業合作委員會 (以下簡稱CECIMO)主席馬丁威爾克說:制造業是歐盟經濟的核心支柱,是能夠帶領歐洲走出危機的動力,而機床工業更是發動機。
2012年CECIMO將德國發起的機床藍色能力振興計劃發展到歐盟層面,成為歐盟機床工業今后發展的核心計劃。該計劃目前已經得到了8個國家協會,包括英國、捷克、法國、德國、葡萄牙、西班牙、瑞士、土耳其機床協會和57個企業和研究機構的參與與支持。歐盟機床藍色能力振興計劃成為未來歐盟振興機床工業核心政策。機床藍色能力振興計劃是歐盟機床制造業第一個共同的振興計劃。它在生產和商業實踐領域都設定了統一的目標與標準。它的核心機制是自愿采用統一的節能和環保的標準進行生產。
根據歐盟 “下一代生產系統”研究計劃,綠色機床應具有如下特點:一是機床主要零部件由可再生材料制造;二是機床的重量和體積減少50%以上;三是通過減輕移動部件質量、降低空運轉功率等措施使功率消耗減少30%~40%;四是使用過程的各種廢棄物減少50%~60%,保證基本沒有污染的工作環境;五是報廢機床的材料接近100%可回收。運動部件輕量化技術既減少了機床物料消耗,又提高了運行效率;能量管理技術加強了對運行過程的能源消耗情況的管理,是邁向綠色化的重要一步;高效電機和變頻技術提高了驅動運行系統的運行效率;高效冷卻潤滑技術實現了加工過程資源的有效運用和效率的提高。歐盟通過該計劃的實施將極大提高歐盟機床在世界的競爭力同時也能更好地保護歐盟機床市場。
自2008年底推行的 “歐洲恢復計劃”以來,CECIMO就一直積極地落實執行,加大研究投入,在國企私企中推行120億歐元的 “未來的工廠”計劃。其研究領域覆蓋制造業下游企業,也包括制造業各種前沿技術,還包括促進中小企業參與研究計劃。
此外,CECIMO一直積極推動歐洲單一專*,它可通過降低專*申請綜合費來鼓勵機床業界的創新。還有由專家、學者和工程設計人員組成的歐洲機床工業調整委員會和能源工作組,來滿足生態設計方面的要求。
歐盟還出臺了一系列新舉措,試圖將歐盟打造成一個整體開放、政策靈活、具有吸引力和競爭力的 “科研天堂”。首先,歐盟將出臺 《歐洲研究人員憲章》和 《招收研究人員行為準則》,在法律上明確科研工作者的權利和義務,為他們提供良好的研究氛圍和美好的事業前景。其次,歐盟委員會2007年10月仿照美國的 “綠卡”推出了“藍卡”計劃。根據這項計劃,歐盟27個成員國將向外來移民發放 “一站式”工作簽證, “藍卡”持有者可享受與歐盟居民相同的福利待遇,其家人也能前往歐洲生活。此外,歐盟還計劃耗資3億歐元籌建集教育和研發于一體的歐洲理工學院。歐盟委員會主席巴羅佐曾說,歐盟要實現建成世界上最具競爭力聯盟的目標,就必須擁有一個能夠吸引全球精英的中心,而最行之有效的辦法就是參照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的模式,建立歐盟頂尖的技術學院。
借鑒經驗吸取教訓
德國機床制造協會主席談到德國機床成功經驗時說:在全世界范圍內,為了滿足客戶減低環境影響,降低使用成本的需求,能夠持續提供智能解決方案的機床制造企業將取得決定性的競爭優勢。我不認為一個企業可以做所有的事,而合作與聯盟才是德國企業的出路。合作與聯盟不僅僅限于財務方面,而更重要的是在服務支持,備件儲備,按地域或市場細分共同組織服務等。
根據德國機床制造協會的統計,2012年德國機床實現了9%的增長,生產規模達到了141億歐元。2012年德國機床出口表現良好,中國成為其最大的出口市場,達到24億歐元。2012年,德國機床工業成為世界市場的贏家。預計2013年德國機床持續走強。
而意大利機床工業的特色在于創新機制。機床工業在意大利不僅是一個戰略性產業,也是充滿創新的產業,從而為帶動意大利的經濟起到重要作用。盡管意大利60%的機床企業都是少于50人的小企業,但他們為了彌補財力不足的短板,往往聯合起來研發或共同委托研究中心開發。例如Lombardia公司和Emilia-Romagna公司,他們的50%和40%的下屬公司都與其它公司進行聯合開發。除了技術創新,意大利大企業往往注重組織創新,而小企業更注重市場營銷領域的創新。意大利機床業的研發經費過去三年達到了每人1.8萬英鎊,這一數據高出其他制造業的10倍。
意大利企業還非常重視專有技術的保護,這也包括對保密協議,商標、專*等的重視。意大利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都高度重視機床業,70%的超過100人以上的公司得到了政府創新補貼,而33%的小企業和47%的中型企業得到創新補貼。而且,有時還有歐盟扶持計劃的支持。
相較于德意,臺灣機床工業的優勢來自它不僅能夠提供高質量的機床,而且成本低,交貨期短,臺灣的交貨期平均為3個月,就交貨而言相比日本和歐洲更具有競爭性。另外臺灣四大產業集群園,產生了良好的產業集群優勢。根據臺灣機床工業協會統計,2012年臺灣出口機床收入達到了42億美元。2011年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