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大報告要求,未來經濟發展中要大力轉變經濟發展模式,并“節能減排”作為重要指標之一。中國從2006年開始,強調“節能減排”是企業節能增效、落實科學發展觀的重要手段,并要求“十二五”期間將單位國內生產總值(GDP)能耗在2010年基礎上下降16%,并規定節能總目標為:到2020年單位GDP能耗在2005年基礎上下降40%~45%。物聯網可以廣泛用于交通控制,取暖控制,食品管理,生產進程管理等各個方面,而節約能源將是其最明確的作用。
我國發展物聯網技術與國外基本同步。由于物聯網行業在我國起步較早,目前我國對物聯網應用領域的研究與美國、德國等歐美國家基本處于同一起跑線上,中國與德國、美國、日本一起,成為國際傳感網領域標準制定的主導國家之一。我國自主研發的用于工業過程自動化的無線網絡標準WIA-PA和HART基金會標準WirelessHART,經過IEC成員國投票認定,已進入國際IEC標準體系,和行業較為知名的美國儀器儀表協會標準ISA100,并列成為國際上三個主流的工業無線技術標準。目前,國際上成立了一個物聯網標準研究組,中國在里面占據了較重要的角色,而且中國向國際標準化組織提交的多項標準提案也被采納。
1.物聯網與節能減排的時代意義
物聯網技術是指通過信息傳感設備,按照約定的協議,把任何物體與互聯網連接起來,進行信息交換和通信,以實現智能化的識別、定位、跟蹤、監控和管理。與傳統節能減排技術相比,基于物聯網技術的智慧能耗計量平臺具有泛在感知、數據采集精準靈活、可監可控、科學決策等優勢。
物聯網的理念對建筑能源管理平臺起到了積極的影響,搭建建筑能源管理平臺的目的,就是為了統計建筑的實際能耗,但如果要達到最好的結果,必然要與建筑自動化乃至建筑智能化有機的結合起來。現在越來越多的平臺采用多棟建筑群并采用多用戶登錄的方式,原來比較原始的架構已經很難滿足現在的需求。
發展物聯網為我國的產業化結構調整提供了機遇。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大多城市都是以高耗能高污染的粗放型發展模式以保證經濟增長,但隨著環境的逐漸惡化,資源的逐漸匱乏,亟需新能源產業或者新的高科技產業集群來支撐下一輪的發展,物聯網產業正好提供了這個契機,使整個市場的注意力轉移到虛擬網絡對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上來。對物聯網投資的戰略不僅能夠保經濟增長,而且能夠在新經濟增長模式上獲得先機。
節能減排現在已經得到了人們的廣泛關注,國內外對節能減排的資金和精力的投入也在逐年加大。在這樣的大背景下,行業的發展前景是相當樂觀的。建筑能耗在中國占據了將近三分之一的社會能源消耗,建筑節能與工業節能、交通節能成為節能減排的三大重點領域,并將在未來十年后成為中國第一節能領域。
2.物聯網技術對節能減排的作用
節能減排以及資源循環利用是我國目前所倡導的,因此,走低碳路線是我國企業未來的發展方向。對于一些企業,尤其是工業企業而言,在生產過程中會產生很多污染物質,物聯網技術和環保設備的運用,實現了實時監控那些企業生產過程中所產生的污染物。例如,對于鋼鐵企業而言,在其排污口安裝無線傳感設備,不僅對企業排污數據實現了實時監測,而且還可以對排污口進行遠程關閉,以防突發性環境污染事故發生。
物聯網具有泛在感知、可靠傳送、智能處理等特點,與節能減排的需求相結合,能夠帶動具備共性的關鍵技術的創新與實施。
可實現用能精細化管理,可實時監測局站各種能耗設備詳細的用電情況,包括電壓、電流、功率因數等電參量,解決了原有人工方式的高成本,數據可靠度差等問題,同時可分別對生產用電(如通信設備)、環境用電(如空調)、輔助用電(如照明)等進行分類監控、匯總,定期產生各類用電報表。
為節能改造提供數據依據,通過實時采集電量,識別主要能耗設備,有針對性地進行節能改造工作;準確獲取節能改造前后用電數據,便于評估節能改造效果;為后續節能改造提供歷史統計數據,持續改進;為管理部門制訂減排計劃、制訂各級考核指標提供科學有效的數據支撐。
可作為判斷配套設備是否老化的一項依據。通過實時采集電量,可發現異常耗能設備(如空調),據此可及時升級或更新,減少不必要的能耗浪費。
為實施合同能源管理提供數據支撐,可以掌握節能項目實施前后耗電數據,為合同能源管理項目提供科學的計量手段與測算數據,準確衡量節能效果,把握雙方收益,合理確定分成模式。
3制約企業物聯網健康發展的三個瓶頸
技術瓶頸——企業物聯網不僅僅是網絡,更應是完整的系統技術。相關核心技術的缺位是其發展的主要瓶頸。首先,傳感器、RFID等是是物聯網中關鍵的基礎器件,我國國內從事傳感器研發、生產、應用單位超過1500家,其中90%芯片從國外進口,而我國中高檔傳感器幾乎完全依賴于進口。其次,物聯網的應用將為制造業提供“海量”數據,但同時也對當前的信息傳輸技術提出了巨大的挑戰。再次,隨著物聯網的應用,工業信息獲取與處理的深度、廣度和數量級都有了前所未有的提高,表現出海量性、實時性、多樣性和所蘊含的知識性等特征,傳統以數據庫為中心的處理模式難以有效整合與利用。我國只有建立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共性技術和關鍵技術體系,形成自己的技術品牌和產品,才能具有物聯網產業可持續發展的根本驅動力。
標準瓶頸——物聯網是一個三元世界(設備、計算機、人)互聯互通、互相融合的網絡,具有多學科交叉性質,其涉及的技術具有多樣性,為此所涉及的標準繁多,而目前尚沒有一個統一的標準體系出臺。隨著物聯網相關領域研究的不斷深入,研究和應用范圍的不斷擴大,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