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比亞迪電池業務衰退,悄然裁員上萬人的背景下,另一家鋰電池企業成飛集成發布了其2012年年報。4月10晚間的年報顯示,去年公司增收不增利,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下滑近20%。2011年進軍的鋰電池業務,成為拖累公司業績的“元兇”。
鋰電池業務成拖累
成飛集成的年報顯示,2012年公司實現營業總收入68125.46萬元,同比增長10.1%;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5444.72萬元,同比減少19.39%。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后,凈利潤下滑幅度高達46.9%;基本每股收益0.16元, 同比下滑20%。同時公司擬向全體股東每10股派現1元(含稅)。
從非經常性損益表看,公司去年獲得政府補助3638.25萬元,占去年凈利潤的66.82%。
對于利潤的下滑,公司表示是下屬子公司中航鋰電管理費用大幅增長,其中,新增多項鋰電池研發項目導致開發費用大量增加;人工成本有所增加;另外,處置報廢電池導致損失增加。
公司在2011年進軍的鋰電池行業最終讓市場大失所望。去年一季報顯示,公司存貨比年初余額增加39.76%,其中鋰電池銷量未達預期是主因。中航鋰電新園區投產后產能增加,但因為2011年四季度電動車產業規劃未出臺等影響,銷量未達到預期,造成庫存商品增加。2012年半年報顯示,1-6月鋰電池、電源系統及配套產品營收下滑39.37%,毛利下降了9.57%。
第一創業證券分析師何本虎表示,2012-2013年涉及鋰電池業務的中航鋰電處于募集資金投資建設期,期間費用將呈大幅增長趨勢,即使在杭州的2萬輛電動車租賃項目達到市場預期,也僅能實現盈虧平衡或微利。
從公司前十大流通股東的情況來看,雖然鋰電池業務未達到市場預期,但是機構仍堅定持有。前十大流通股持股數和排名均保持不變。
聯姻同捷科技惹爭議
除了鋰電池業務備受市場關注外,公司在今年1月份收購的同捷科技也是爭議頗多。同捷科技作為我國最早具有專業汽車設計能力的獨立設計開發企業,是我國獨立汽車設計行業龍頭企業和重要品牌。
對于此收購案,市場褒貶不一。一位長期關注成飛集成的業內人士指出,同捷科技設計團隊的不穩定和家族式管理的缺陷導致同捷科技的設計成本增加和利潤增長乏力,或許會成為成飛集成的拖累。另外,同捷科技背后創投、PE甚多,不排除這些機構會借機獲利出逃,打壓股價。
但何本虎對這一業務卻持相反意見,他指出,同捷科技是著名的自主品牌汽車設計公司,而成飛集成是國內一流汽車模具制造商,公司通過并購同捷科技增加汽車設計這個產業鏈前端業務,將使公司更早介入客戶的新車設計,增強成飛集成對汽車產業的理解,并擁有更多的主導權。并能通過汽車設計,更好地帶動公司向檢具、焊接夾具、沖壓件、焊接總成件、其他汽車零配件業務擴展。
據成飛集成2013年第一季度的業績預告,公司預計2013年1-3月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1126萬元-1164萬元,同比增長1380%-1430%。公司稱收入大增的原因是2013年一季度汽車模具按合同要求達到交付節點的項目同比增多,使得報告期模具收入同比上升較大。
同時在年報中公司預計2013年公司營業收入將同比增長10%-40%,利潤總額將同比增長50%-80%,歸屬于母公司的凈利潤將同比增長20%-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