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車風車欲罷不能
“大風車吱呀吱喲喲地轉這里的風景呀真好看……”聽到這首熟悉的歌,不少新疆人腦海中浮現的,不是某個節目的主題歌,就是達坂城高速路旁的那片怡人風景,如今,節目依舊在演,而達坂城的風車,卻已陷入了欲罷不能的境地……
新疆最早一批風電機組運行超過20年,外表顯得斑駁破舊,工作效率也有所下降。退役問題正在被企業提上日程。
數不清的白色風車,靜靜佇立在兩山之間……
這是1989年,新疆風能有限公司在達坂城建設一期風電場時,一位畫家專門創作的,至今還掛在風電場運行維護室里。
20多年前的這幅畫作中的景象已成現實。2012年,達坂城風區已核準在建風電裝機容量突破百萬千瓦。
當時給畫家做“模特”的首批30多臺風電機組,拉開了中國風力發電的序幕,現在它們已走過20年的理論質保期,已近退役,卻并沒有停止轉動。
它們是中國新能源產業迎來的第一批度過質保期的風機設備。由于牽扯多個部門,手續繁雜,行業內沒有定論,國家也無相關規定,是選擇廢棄、湊合運行,還是以大代小換新風機,成為擺在風電企業面前的一道必答題。
而且讓這些風車停下來,并不是一道簡單的選擇題,在新能源潮流中,解決好這道難題,在給新疆新能源產業帶來更多的社會經濟效益的同時,也將為全國風電行業提供一個新能源換代樣本。
服役期滿去留依然糾結
4月8日,達坂城風電場,高速公路兩側數百臺風車組成一片“白色森林”。在風電一場和風電二場,30余臺有些破舊的風車在風車群里徐徐轉動,一些機組外壁的漆皮已開始脫落,塔架上端因滲漏的油漬有些發黃。
站在一臺40米高的風機下,葉片轉動的聲音在耳側轟鳴不絕。遠處幾臺風機因為故障已經自動停止工作,等待著工作人員檢修。
如今,它們已經運轉了超過20年,其中大部分是上世紀八十年代末到九十年代初從荷蘭或丹麥引進。
1989年10月,中國第一座風電站在達坂城開建,新疆風能有限公司引進13臺風車。三年后,新疆第一座風電站在達坂城建成。
如今,作為“第一個吃螃蟹”的企業,新疆風能公司遇上了新能源產業內一個全新的問題:風機如何退役。
“達坂城最早的機組服役期限已超過20年,而國內大部分涉足風電的企業風電場設備投運還不足十年。”新疆風能有限公司董事長、黨委書記于生軍說,在風電行業內,理論上風電機組等設備的設計使用壽命為20年,這在達坂城風場已得到實際驗證。
新疆龍源風力發電有限公司風電場技術維護員楊媛媛同樣表示,公司負責運營的20余臺早期風機已近退役期限,但并未有大的故障。而一個突出的問題是,20年前生產的風機,如今基本已停產,因此在維修時,一些配件常常無處可尋。同時,這些老舊機組發電量已下降,設備技術性能也已不能滿足電網對并網機組的最新要求,因此,達坂城風場已經遇到了老舊機組更新換代的問題。
自治區專家顧問團地質能源組顧問于午銘對此有著自己的看法,早期進口風機質量性能尚可。如今大多是企業自主研發,質量有好有壞,而且維修成本較高,費時費力,需用單機容量大的風機替換。
目前,對于風電機組退役在行業及職能部門中尚無明確說法,也無可以借鑒的先例。
國內風電企業大多是在2005年之后進入風電領域,2006年《可再生能源法》實施,中國新能源產業進入大發展時期。2012年年底,我國累計風電裝機量達到7641.3萬千瓦,已取代美國成為世界第一風電大國。同年,達坂城風區總裝機容量突破百萬千瓦,新疆風電產業發展勢頭正猛,對于大多數企業,考慮風機退役,為時尚早。
“問題比較新,關注過,但并未研究過。”新疆金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楊學軍坦言,他是新疆最早投身風力發電產業的專家之一。
更換風電機組企業仍在觀望
讓服役期滿的風車停下來并不是難題,難以抉擇的是如何更新換代?
達坂城擁有新疆最好的風力資源以及有利地形。新疆陸上風能資源占全國總量的37%,僅次于內蒙古。據專家預測,新疆九大風區可開發風電總裝機容量在8000萬千瓦以上,相當于4.5個三峽水電站(1820萬千瓦)的裝機容量,年可利用風能1600億千瓦時以上。
對企業來說,以大代小,是一個最優選擇。最早的13臺老機組,現在只需一臺新機組便可代替,而且功率翻倍提升,維護成本下降。
例如,5臺300千瓦的老機組只需一臺1.5兆瓦的新機組,不僅可以提高發電量和收入,還能節省維修費用,五臺風機節省下來的占地,還可裝三四臺新機組。
2011年,西北區電監辦發布的《西北區域發電機組進入及退出商業運營管理實施細則》中提及,在服役機組因故需要退出商業運營時,應向電力監管機構申請退出。
“更換不只是說說而已。”在于午銘看來,風機退役問題并非想象中那樣簡單。手續牽扯七八個相關部門,申報風機退役的程序相當于重建一個風電場。
市發改委工業交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