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機器人技術、人工智能以及3D打印技術等高新科技的崛起,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關注,未來全球制造業會出現怎樣的局面?“美國制造”能否順利回歸?
美國總統奧巴馬一直希望美國重奪制造業大國的標桿,但最新公布的美國制造業數據冷熱不一,美國制造業能否延續增長態勢?
奧巴馬的尷尬
奧巴馬日前在美國南部港口城市邁阿密發表演講,鼓勵私人企業與資本投資美國基建,為當地創造更多工作機會,并更廣泛地使用“美國制造”。但在演講期間,一陣風將奧巴馬身后一輛起重機上的美國國旗吹掉,露出了某中國企業的商標。
盡管奧巴馬遭遇了尷尬,但其在推動美國制造業復蘇方面卻不遺余力。2009年至今,奧巴馬政府先后推出了“購買美國貨”、制造業促進法案、稅收優惠政策等多項措施來提振美國制造業。
在近年來,美元匯率保持穩定、能源價格走低、生產率提高以及海外生產成本上升,這些因素集結在一起讓美國制造業看起來充滿生機。與此同時,美國失業率一直居高不下,這在客觀上為美國制造業回流創造了條件。
一些企業也開始做好準備。通用電氣首席執行官伊梅爾特曾指出,“外包”作為一種商業模式已基本過時。
據悉,通用電氣準備將部分以往外包至中國以及墨西哥等地的工作崗位回遷到美國本土。
蘋果公司也曾宣布在2013年投資1億美元,把部分電腦生產線移回美國。
谷歌公司也打算將谷歌眼鏡的組裝過程放在硅谷,高調響應奧巴馬提出的“美國制造”回歸計劃。
制造業數據令人困惑
然而,剛剛公布的美國制造業兩大重要數據讓投資者頗為不解。
市場機構Markit公布的數據顯示,美國3月Markit制造業采購經理人指數(PMI)終值為54.6,高于2月的54.3。Markit官方評論認為,美國制造業前景十分樂觀,今年第一季度的PMI均值達到54.9,是近兩年來的最佳季度表現。此外,制造業復蘇將會創造更多就業機會,3月美國制造業新增員工數量約為15000人。
美國供應管理協會公布的報告卻顯示,3月美國制造業采購經理人指數為51.3,低于2月的54.2。分行業來看,當月有包括電腦和電子產品等在內的14個行業實現擴張,而石油和煤炭產品、化學產品和機械設備3個行業出現萎縮。
不過,與歐洲相比,美國制造業的表現已算搶眼。市場機構Markit昨日公布的數據顯示,3月份歐元區制造業采購經理人指數從2月的47.9降至46.8,創下近3個月以來的新低。
當“美國制造”遇上“中國制造”
有分析人士預計,“美國制造”回歸并不是一件輕而易舉的事情。目前只能說是處于初級階段,現存的高端生產線能容納的工作崗位數量非常有限,2015年之后,美國才可以看到再工業化產生的初步效應。波士頓咨詢公司也認為,美國公司的回巢不能改變中國目前制造業大國的地位。
高盛首席經濟學家哈祖斯表示,到目前為止美國制造業結構性復興的跡象寥寥無幾,尚未有太多跡象表明,美國的能源成本優勢已對大范圍內制造業產出產生了明顯的積極溢出效應。
美國《僑報》發表社評文章稱,封殺“中國制造”并非是拯救“美國制造”的良方,中美兩國在制造業方面各具優勢也各自面臨困難,雙方可以共同努力實現互補與雙贏。與此同時,“中國制造”亟待重塑新的競爭優勢,這包括技術的創新、大力發展新興產業等。有分析人士表示,高科技是美國制造業回歸的主力,“中國制造”應盡快轉為“中國制造”和“中國創造”的結合,以迎接各方的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