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巨輪股份披露定增預案,募集資金的一個重要投向就是工業機器人。同一天,慈星股份也披露擬設立合資公司經營機器人驅動及控制系統項目。幾天前,秦川發展、科遠股份、向日葵等多家公司相繼發布了各自的工業機器人計劃。據上證報不完全統計,目前滬深兩市涉足機器人的公司已超過30家,其紛紛投入巨資搶灘這個即將爆發的大市場。
從戰略上講,上市公司紛紛涉足工業機器人并不意外。2012年,國家工信部頒布《智能制造裝備產業“十二五”發展規劃》,工業機器人及智能制造裝備迎來了戰略性的發展契機。據總部設在德國的國際機器人聯合會報告,中國是全球發展最快的工業機器人市場。從2005年到2012年,中國內地機器人銷售量平均每年增加25%,2012年已達到2.7萬個。該聯合會預測中國工業機器人的市場需求會在2014年開始爆發,到2016年中國將成為最大的市場。
人力成本的不斷攀升加劇了市場對工業機器人的需求,富士康的郭臺銘早在2011年就宣布了“百萬機器人計劃”,而汽車、家電等多個行業內機器人早已實際投入使用。各地地方政府也紛紛推出相應產業發展計劃,如浙江宣布在未來5年每年實施5000個機器換人項目,實現5000億元機器換人投資,推動工業生產方式由“制造”向“智造”轉變;重慶市政府則宣布要將工業機器人打造成千億產業。此外,上海、天津、昆山、徐州等地都已設立機器人產業園,地方政府用真金白銀支持機器人行業的發展。
另一方面,國外工業機器人巨頭也紛紛來到中國淘金。12月10日,全球領先的工業機器人制造商德國庫卡在中國上海松江新工廠舉行了其在華制造的首臺機器人和控制柜下線儀式。此前,日本川崎重工宣布將在中國投資近100億日元建設工業機器人的生產工廠;而日本安川電機在我國開辦的工業機器人工廠已正式投產,目前產能為每年3000臺并有擴產計劃。瑞士ABB集團也已在中國建廠。
據一家涉足工業機器人的上市公司高管介紹,一直以來,我國某些關鍵零部件與發達國家相比都存在一定差距,進口比例較高,導致國產工業機器人的成本一直居高不下。隨著本土機器人企業的逐步技術積累,替代進口正成為趨勢,這也給一些在各自行業取得技術突破的公司留下機會。據介紹,工業機器人主要由機械本體、精密減速器、控制器、伺服驅動器和電機五大核心部件組成。
以華中數控(300161,股吧)為例,公司主營業務包括控制系統、伺服驅動和電機,而這也正是工業機器人的幾大核心部件。在與巨輪股份取得合作之后,借助外力解決了精密減速器這一核心部件的難題,公司工業機器人得以快速發展。據公司介紹,產品已被格力電器(000651,股吧)等多個廠家應用。而昨日披露工業機器人投資計劃的巨輪股份,也正是仗著其在精密減速器方面的優勢。秦川發展也將發展工業機器人項目落在減速器上。
“借助各自本身的優勢專攻其中的一個核心部件,然后借助外力完成工業機器人的生產,這是現階段我國機器人工業的大方向,未來誰有大的突破,就可能對其他部件商完成整合!比A中科技大學自控系一名副教授向記者分析認為,這種自由競爭狀態下的發展將相當迅速,可以預期行業內很快會有公司脫穎而出。
上市公司中,機器人在我國汽車整車裝配生產線、煙草、自動化立體倉庫市場分別擁有80%、20%、8%左右的份額;博實股份(002698,股吧)大股東哈工大機器人研發實力國內領先;智云股份(300097,股吧)正在進行的工業機器人應用和機械手研制項目技術指標達到國外同類產品水平,具備替代進口能力。當然,也不排除一些公司借機進行炒作,特別是一些本來與工業機器人及其幾大部件生產都完全無關的公司,在高科技上玩“跨界”并不是一件容易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