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電網最終實現的不是電力系統某一個環節的改變,而是發電、輸電、用電三方的全面改變,由電力供應方、電網企業與電力消費者三家共同維持電力系統的穩定。
劉振亞在文章中提出,未來的智能電網,是網架堅強、廣泛互聯、高度智能、開放互動的“能源互聯網”,將推動能源開發方式變革、能源配置方式變革和能源消費方式變革,最終推動人類生產生活方式的改變,并推動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這是對智能電網所承擔歷史使命的高度概括。
在全國上下深入學習貫徹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的熱潮中,國家電網公司董事長、黨組書記劉振亞近日在《科技日報》發表署名文章《智能電網與第三次工業革命》,在系統內外引起了強烈反響。作者緊扣三中全會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戰略部署,立足于國際能源格局深刻調整變化、我國能源發展面臨復雜挑戰和戰略轉型機遇的時代背景,系統梳理了“依靠智能電網推動能源變革”的發展邏輯。運用全局的、整體的、歷史的、開放的、普遍聯系的“大能源觀”,全面闡述了“智能電網承載并推動第三次工業革命”“把握戰略機遇,推動我國智能電網創新發展”的觀點。文章體現了作者的全球視野和前瞻思維,剖析透徹、見解深刻,凝聚了以作者為代表的國家電網人的智慧和遠見,折射出作者對時代發展脈搏與能源變革規律的準確把握,激發起國家電網公司全體干部員工搶抓歷史機遇、以改革創新精神全面推進智能電網建設的強烈責任感和使命感。
貫徹落實三中全會精神,關鍵要把握時代特征,立足行業實際,推動我國能源安全發展、清潔發展、環保發展、友好發展。能源是人類文明的物質基礎,能源變革對工業發展具有決定性、全局性影響,推動著工業文明不斷向更高層次和水平演進。可以說,人類對能源的開發利用能持續多久,就決定了人類文明能走多遠。新世紀以來,大規模開發利用化石能源,在推進人類文明進步的同時,也帶來了日益凸顯資源環境危機,讓建立在化石能源基礎上的工業文明逐步陷入困境。相比之下,可再生能源不僅綠色、清潔、可持續,而且儲量極其豐富。全球陸地風電資源超過1萬億千瓦時,太陽能資源超過100萬億千瓦時。化石能源的難以為繼和可再生能源的廣闊前景,讓人類可持續生存發展的目光不約而同集中在了可再生能源的大規模開發利用上。通過能源變革,建立可持續的工業文明,已經成為全球不可阻擋的潮流。而可再生能源能否取代化石能源,需要多長時間全面取代化石能源,則取決于能否建成智能電網和何時能夠完成從傳統電網到智能電網的轉變。
眾所周知,電力系統是由發電廠即電能的生產者,電網即電能的供應者,用戶即電能的使用者組成,發電廠發出的電力經過電網送到千家萬戶,完成電能生產到消費的過程。這與一般商品生產消費過程相同。但由于電能基本無法儲存,產、供、銷必須在同一時間完成。做不到這一點,電網就要瓦解崩潰。電網就像一根扁擔,一頭挑著電能生產者,一頭挑著電能使用者,要隨時保持兩頭平衡。但我們知道,電能的使用者是隨機的,是不可控的,因此要保持平衡,就必須做到電能的生產一側是可控的。這是電力作為特殊商品區別于其他商品的特點,也是電網企業不同于一般商品銷售者的特點。也恰是這一點,使“縱有千般好”的風電、太陽能,難入“尋常百姓家”。因為風雨變化無常,日出日落,非人類能夠左右,導致風電、太陽能發電成為不可控電源,其大規模開發進入電網達到一定比例后,在傳統電網里勢必導致“扁擔”的兩頭失衡。
目前,我國已成為世界風電裝機容量最大的國家,但仍有媒體和輿論質疑我國清潔能源的消納嚴重受電網制約,原因就是傳統電網難以承載大規模不可控電源的接入。這使得智能電網應運而生,承擔起了其歷史使命。智能電網不只是利用數字化、信息化對傳統電網升級,而是通過提高電壓等級和遠距離輸送能力等大電網控制技術,實現在局部地區比例偏高的不可控電源在更大區域內消納,以降低不可控電源在電源側的比例;通過實現電源側和用戶側的雙向互動,打破僅依靠電力的供應側被動跟隨電力使用側變動保持電力系統平衡的傳統模式;通過電網的智能化改變電能從生產、輸送到消費的單向傳輸模式,分布式電源將使電力的消費者也能成為電能的存儲者和生產者。總之,智能電網最終實現的不是電力系統某一個環節的改變,而是發電、輸電、用電三方的全面改變,由電力供應方、電網企業與電力消費者三家共同維持電力系統的穩定。
作者在文章中提出,未來的智能電網,是網架堅強、廣泛互聯、高度智能、開放互動的“能源互聯網”,將推動能源開發方式變革、能源配置方式變革和能源消費方式變革,最終推動人類生產生活方式的改變,并推動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這是對智能電網所承擔歷史使命的高度概括。
冀北地區可再生能源富集,是我國第二大風電基地,風電并網容量已達到667萬千瓦,光伏報裝容量102萬千瓦,風電、光伏發電核準和在建規模分別達到 1500萬千瓦和300萬千瓦,全面建成后清潔能源裝機將達50%以上,只有依靠智能電網的建設發展,才能徹底解決消納問題。國家電網規劃的張北—南昌特高壓輸變電工程,將從根本上解決張家口地區大規模風電、太陽能發電送出消納問題。國家風光儲輸示范工程將規模化風電、光電、儲能三位一體聯動,成功實現不可控電源平滑、穩定、可控輸出,成為世界矚目的解決清潔能源規模使用的典范。國網冀北電力有限公司將在國家電網公司的堅強領導下,努力推動特高壓項目的實施,加快風光儲輸示范工程二期工程建設,積極投入智能電網研究、發展和實踐,為加快智能電網發展做出應有貢獻。
能否牢牢把握第三次工業革命的歷史機遇,將很大程度上決定我國在未來全球競爭中的地位。正如作者所提出,“智能電網承載并推動第三次工業革命”。我國新能源、智能電網發展均走在世界前列,在新一輪能源變革中處于有利地位,具備了在第三次工業革命中勇立潮頭、引領發展的條件。我們堅信,在實現中國夢的征程上,第三次工業革命的曙光將通過智能電網照亮千家萬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