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前舉行的2013能源年會暨第五屆中國能源企業高層論壇上,工程院院士、原能源部副部長陸佑楣認為,在目前煤炭占據了中國能源使用比例巨大的現狀暫時無法改變的情況下,環保問題逐漸開始引起了公眾的注意。
陸佑楣表示,原本在國際上引起重視的煤炭環保問題是空氣中二氧化碳含量過高、導致溫室效應的問題。但是這個問題對于公眾來說,感受并不深切,不能造成直觀的認識。“今年年初的霧霾事件則讓問題你出現了改變,霧霾對于公眾來說,有著非常直觀的負面影響。公眾在自身感受到了煤炭的污染之后,對于環境保護的概念也更加清晰了。”
公眾的壓力也促使著中國能源結構轉型的盡快展開。然而對于各類清潔能源未來能否替代煤炭在中國的主導地位的問題,陸佑楣院士有著不同的看法。
除了更加直接的經濟效益的問題之外,公眾逐漸增加的環保意識也是各類清潔能源發展受到一定阻力的重要原因。身為中國水電行業權威專家、原長江三峽工程開發總公司總經理的陸佑楣院士就對水電未來發展并不十分樂觀:“以三峽工程為代表,中國的水電行業有過一段快速發展的時期。但是目前水電裝機容量增速開始放緩,這也預示著水電發展進入了一個瓶頸期。”
對于增速放緩的原因,陸院士認為對于水電的環境影響的誤解是一個不能忽視的原因,“水電行業對于環境的影響大多來自于大壩,在采取了適當的措施之后,可以實現將其對環境的影響控制在最低范圍之內。然而很多人對此并不理解,在反對大壩的同時,連同水力發電一起反對。這兩者是應當區別對待的。”
而這一觀點,也得到了來自國電集團副總經理謝長軍的支持:“我認為目前水電的問題不在建設,而在審批。中國企業建設水電站完全沒有問題,而審批卻往往以環境保護的問題阻礙了水電站的進一步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