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電氣對風電業務整合走出了實質性的步伐,將東方汽輪機和東方電機兩個子公司風機銷售業務合并,成立直接隸屬于東方電氣的風電事業部。
“東方汽輪機主攻雙饋風力發電機、東方電機主攻直驅風力發電機,此次業務整合可以充分利用現有資源,減少重復投入,提升市場的競爭力。”東方電氣經濟運行部部長陳力華認為,以前的方式存在一些問題。
重返市場
東方電氣2004年進入風電領域后,恰逢風電快速發展期,當時下游客戶派人守在東方電氣生產區,只要出一臺,立即運走。在那種情況下,東方電氣以數量提升為主,連續3年產量國內第三、世界第七,忽視了技術改進,先后有一些地方出現了風機質量問題。東方電氣集團董事長王計今年6月份接受記者采訪時稱,這使得后來東方電氣放棄了對數量的追求。
此前披露的2013年前三季度報顯示,東方電氣前三季生產風力發電機組134套(23.75萬千瓦),而2012年前三季度,生產風力發電機組216套(32.9萬千瓦),風力發電機組產量仍在減少。
去年記者前往東方電氣研發部采訪時,相關研發負責人稱“現在公司撥給我們很多錢讓我們做基礎研究。”用在風電領域研發費用每年1億多元。日前,記者再次采訪該研發負責人時被告知,“現在國產風機中,故障率僅排在金風科技(002202,股吧)之后,這是行業協會把新老風機統計在一起的結果,如果把故障率高的老風機剔除,我們的風電機組故障率是很低的。”
東方電氣內部整合無疑是重返市場的一個信號,然而,如何重返市場,仍然是一個大問題。
路徑待解
據業內人士反映,現在的風機銷售,拼的不只是風機,還有風資源,依靠風場資源拉動銷售:用投資風電場換風場資源、哪個投資方想拿他的風資源,就得用它的風機,而風機招標只是走過場,“其實現在的風機銷售競爭可以說是風資源為王。”
據知情人士透露,東方電氣在甘肅投建總裝廠時,甘肅省也配了20萬千瓦的風場資源,但是被國家能源局否決了,東方電氣竹籃打水一場空。現在手中風資源量不及其他龍頭企業。
雖然5月15日,《國務院關于取消和下放一批行政審批項目等事項的決定》正式發布。其中有三項內容備受能源界關注,一是企業投資風電站項目核準由原來的國家發展改革委下放至地方政府投資主管部門。
但是東方電氣新能源設備(杭州)有限公司、東方電氣(天津)風電科技有限公司、東方電氣(通遼)風電工程技術有限公司、東方電氣(酒泉)新能源有限公司、東方電氣(呼倫貝爾)新能源有限公司、德陽本部產能很大,單是本部年產能峰值就是2000套。再用投資換風資源的做法跟控制產能的大勢相悖。
陳力華表示,從風電行業發展狀況看,為風電設備供貨商提供試驗風場是有利于風機的技術及質量提升。因此,要完善相關政策,為風電設備供貨商營造良好的外部環境,促進風電行業穩步健康發展。
不過,現在的風機生產商和風場運營商,也不是簡單的上下游關系。“聯合動力跟國電集團聯姻,市場份額迅速提升。金風科技背靠大股東三峽新能源。許繼風電也間接依靠國家電網公司,去年,風機制造企業明陽風電集團有限公司與華能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合作成立合資公司,開發建設和運營優質風電和太陽能項目。”有業內人士直言,現在東方電氣沒跟任何一個大的風電投資業主聯姻,沒辦法通過關聯客戶拉動銷售。
陳力華稱,作為一個大型電力設備制造商,火電、水電、核電等多個業務板塊跟五大電力集團擁有良好的合作關系,這是其他大多數風電企業不具備的優勢。
或投資控股風電場
中國風電的起步于快速發展階段主要集中于“三北”地區和東南沿海地區,這些地區風能資源豐富,且可成片開發,一直是各開發企業爭奪的重大區域,而內陸地區風能資源一般,且多位于山地、丘陵等區域,開發成本高;隨著大規模集中開發的增加,競爭日益激烈,而不斷增加的限電、三北地區棄風現象嚴重,在這種背景下,內陸地區風電項目逐漸增多,這些地區一般年均風速較低,或海拔較高,需要“低風速”或“高海拔”機型。
東方電氣用自己的“低風速”和“高海拔”機型,跟四川國企四川能投合作,拉動銷售。東方電氣在四川能投風電開發有限公司中參股20%。
2013年4月7日、4月8日,東方電氣在四川能投會東拉馬、魯南風電項目風力發電機組設備招標中中標。中標機型為高原低風速雙饋FD93型(風輪直徑93米)風電機組,裝機容量均為50MW。
東方電氣風電事業部總經理陳軍告訴記者,在內部整合資源的同時,也會采取新的商業模式,比如投資風電場。綜合各方信息可以看出,投資、控股、參股風電場或將成為東方電氣拉動風機銷售的突破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