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智能手機普及之前,地圖對大家來說只是一個可以用也可以不用的工具,人們要出行要找地方,絕大多數還是通過PC機來查,出行之前先查好并記錄下來,或是打印出來,然后再去找這個位置,過程非常繁瑣,用戶付出的成本也非常高,所以它一直沒有成為一個必須的應用。
但隨著移動互聯網的到來,地圖所處的環境發生了很大變化,而根本在于IT生態環境的改變,在于移動互聯網時代的到來,這要感謝蘋果開創了這個時代。
移動互聯網是個什么時代?
記者在采訪高德三維應用事業部總經理趙珂時,他認為移動互聯網時代有兩個特征:
首先就是原來需要PC和特定網絡環境才能享用的上網服務,現在只需要揣在身邊就可以隨時使用,用戶可以很容易就得到服務。
現在最新創立的互聯網公司有很多都是做實用型服務,比如像“滴滴打車”、“非常準”,都是非常實用和創新的服務。這種服務在以前為什么沒有運營起來呢?“因為缺乏一個讓大家即刻享受這種服務的環境”,趙珂說到。以前即便有地圖這樣好的服務,沒有這樣的環境,使用成本太高,大家也不能立刻用到,而現在有了這樣的環境,大家就可以隨時隨地使用了。
我們現在所需要的身邊服務已經跟傳統的服務不一樣了,我們現在需要的服務特征是什么?
“是需求會在非常短的時間產生,比如一分鐘,或是幾秒鐘,用戶希望解決的時間也在一分鐘左右,超過幾分鐘可能就不需要了”,他繼續講到。比如問路,在短時間內解決不了用戶就不需要了,問個人就可以了。以前做這種服務太難,但現在是特別好的時候,因為這樣短暫的需求在移動互聯網時代可以得到滿足。它給我們提供了一種即刻到達的服務,可以讓大家很容易就享用到。這種服務最大的特征就是跟位置的結合,因為手機本身就是一個便攜式的傳感器。
其次因為移動傳感器具有便攜性,所以每個人的位置信息在各種應用中都是可獲取的,公眾可以通過提供自己的位置信息來獲得更好的服務。
很多應用都會提示,會獲取你的位置,因為通過獲取你的位置,可以知道你需要什么,從而改善它的服務。“我們看到不論是微博還是微信等等都可以獲取你的位置,所以從物聯網的角度理解,手機是目前分布最廣的傳感器,有幾億部,而且獲得的都是動態信息,都是跟百姓生活服務密切相關的”,趙珂解釋到。通過位置服務來提供以位置為中心的周邊服務,地圖就會體現出巨大的價值。之所以地圖應用現在越來越受重視,就在于通過這種位置的可獲取,可以使地圖變得更有價值。
可穿戴式設備的移動性決定了對地圖的依賴性
未來智慧城市的生活,手機是第一個可攜帶式的傳感器,而今后這種傳感器會普及到眼鏡、衣服、手表,甚至鞋,其中鞋會是一個很重要的傳感器。在他看來,當把可便攜式的泛化,泛化到可佩帶式的,服務就會變得越來越唾手可得,這種服務也會跟最新的技術結合。
例如谷歌所研發的東西從科技上來講都會成為現實,像無人駕駛汽車,谷歌眼鏡、iwatch,今后人們很容易就能享受這種服務。在使用這種服務的過程中,位置特征就很明顯,比如你在哪里,周邊有什么,所有這些便捷的服務,都離不開對位置的依賴,因此也就離不開對能夠表達位置的地圖的依賴,這是緊密結合在一起的。
他舉例道,就像谷歌眼鏡所描述的,你看到哪里眼鏡就可以告訴你怎么走,看到商店,商店有什么信息都會一目了然,以后的生活就是這么方便。例如最初的手機,只是功能機只能通話,但現在就不同了,變得智能了,以后會有越來越多單一功能的產品具備智能性。不斷變化的位置使得它們跟手機一樣都離不開地圖,而這種位置的變化也絕不僅僅是現在的二維地圖,會更多的體現虛擬化,三維化,增強現實的特征。
在移動互聯網時代,手機提供的是即可到達的服務,通過位置服務來增強現實感。就像人們所熟悉的街景,高德現在也在做街景,街景本質上是一種增強現實感的方式,在你沒到達之前就可以告訴你這個地方長什么樣,有什么樣的信息都可以看到。因此從未來角度講,所謂的地圖是一個更泛化的概念,你所看到的任何景象都可以被信息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