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第十一屆中國國際半導體博覽會暨高峰論壇在上海隆重舉行,參會代表表示全球集成電路產業已進入重大調整變革期,國家在支持集成電路產業發展上或有大手筆。伴隨著紫光集團近期斥資近27億美元相繼收購兩行業翹楚,一場集成電路產業的資本運作大戲正在醞釀。
中國半導體行業協會執行副理事長徐小田表示,國家在支持集成電路產業發展上或有大手筆,新政策力度要遠超過18號文件。
事實上,國家近年來不斷加大對集成電路產業的政策扶持力度。早在2000年6月,國務院頒布了《鼓勵軟件產業和集成電路產業發展的若干政策》(簡稱“18號文”);2011年2月,國務院又頒布了《進一步鼓勵軟件產業和集成電路產業發展的若干政策》(簡稱“新18號文”),支持集成電路企業做大做強的思路尤為突出。
目前國家已經確定將出臺政策扶持集成電路芯片行業,該計劃由工信部主導,目前已經進入攻堅階段,在四季度方案有望定稿,并送交高層審批,正式發布時間可能稍晚。操作層面上,主要是從國家層面扶持企業加大資金投入。資金扶持的形式上,有可能采取產業投資基金的方式。新一輪扶植政策的即將出臺也給我國集成電路行業帶來新的發展機遇。
“扶植政策的出臺對于集成電路行業而言意義重大,巨額的資金補貼能夠有效帶動企業在研發環節的投入,技術攻關、設備研發、難點突破等工作會有起色。同時,產業集中度會大幅提升,龍頭企業的發展態勢將更加良好,對海外進口的高度依賴會有所下降,整個產業將煥發出更大的生命力”。中投顧問高級研究員賀在華在接受《中國產經新聞》記者采訪時說道。
近幾年來,我國集成電路行業發展迅速,取得了顯著的成績。但同時也存在不少問題,業內迫切需要政策方面能夠提供更多支持。
賀在華表示,國內集成電路行業發展迅速,前三季度產業規模已經突破1800億,增幅更是超過15%,設計環節、制造環節和封測環節都有良好表現。不過,產業集中度低、企業數量過多、進口量居高不下、設計能力較弱等問題長期存在,集成電路行業尚未完成由“中國制造”向“中國創造”的轉變。
當前,全球集成電路產業已進入重大調整變革期,隨著投資規模迅速攀升,市場份額加速向優勢企業集中,不少領域已形成2-3家企業壟斷局面。此外,國際企業通過構建合作聯盟、兼并重組、專*布局等方式強化核心環節控制力,市場進入壁壘進一步提高。在此背景下,并購重組無疑成為中國集成電路產業做大做強、產業鏈協調發展的必然趨勢。專業人士由此預測,中國集成電路產業整合將步入新一輪高峰期。產業并購整合將進一步提升中國企業的國際競爭力和市場地位,并對中國乃至世界集成電路格局產生積極而深遠的影響。
同時,我國集成電路行業與國外相比,技術含量較低,集聚效應也不太明顯,沒有發揮出優勢。未來集成電路行業也將朝著高端化,集聚化去發展。
賀在華認為,高端化、集聚化將是未來我國集成電路行業發展的重要方向,低端組裝環節所占比重會大幅下滑,而研發環節所創造的價值會大幅增加,上游領域將引領整個產業快速蛻變。與此同時,隨著結構調整、產能優化工作的陸續鋪開,行業巨頭會把全產業鏈經營作為發展戰略,區域集中、企業集中、產能集中、行業集中的總格局會更加凸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