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打印技術目前并不完全成熟,還有一個較長時期的發展和適應過程。由于我國工業化革命沒有完成,與國際同行比較,還有不小的差距。這是我國3D打印行業面臨的實際情況,我們不能回避,必須客觀面對。我們要想推動3D打印技術發展,就必須打開國門,與國際高手過招,從中發現差距,尋找共識,攜手合作,才能共同促進3D打印這個新興產業的蓬勃發展。
1、我國3D打印與歐洲不在同一水平
過去我們沒有走出去,對國外同行的情況不太清楚,只是在新聞里或一些會議上了解信息,很多專家對國內3D打印發展一直比較樂觀,基本判斷依據是:目前全球3D打印技術都不成熟,都還處于起步期,差距都不大,因此中國3D打印總體與國際同步。而且,還有不少專家更為樂觀的認為:中國3D打印技術是我國唯一能夠與國際同行處于同一水平的先進技術。
從局外人的角度來看,的確是這樣。你說歐美技術先進,為什么歐洲也沒有大規模地推廣應用?歐美不也是“小而散”嗎?歐美的技術能夠做砂模,我們也能夠做;歐洲能夠做金屬3D打印機,我們也能夠做;總之,歐美有的技術,我們也有……
從表面上看,專家們的樂觀判斷是正確的,也有數據給予支撐。2013年全球3D打印市場規模大概接近40億美金,在2012年基礎上增長了大概一倍。但是,僅僅40億美金的市場規模,還不如一家大中型企業一年的產值;國內大概3億美金,歐洲大概10億美金,美國大概15億美金。
總體來看這些數據還是顯得微不足道。
但是,通過本次考察,使我們對歐洲3D打印發展有了比較深刻的了解,發現我們的樂觀判斷過于盲目,過于草率。現在3D打印的應用市場還沒有啟動起來,但是一旦啟動起來,我們可能就面臨滅頂之災。這不是危言聳聽,現狀其實會比較殘酷。
2、我國3D打印與歐洲同行的主要差距
第一、歐洲3D打印行業從技術本身的角度來看,的確比我們成熟很多,尤其是工藝技術、研發投入、人才基礎、產業形態、材料等領域都比我們強。這個觀點,國內同行也是高度認可的,畢竟歐洲的工業化比我們早,工業基礎比我們扎實,科技創新和人才優勢明顯,在3D打印領域的研發也比我們早一些。
第二、歐洲打印企業規模普遍比國內同行大,一般企業銷售收入都在10億人民幣左右,而國內還沒有一家企業收入過億,甚至超過5000萬的企業都沒有幾家。大多數企業經過多年的艱辛努力,銷售收入才保持在兩三千萬的水平。不要小看兩三千萬與10億的差距,歐洲企業從10億再上一個臺階,很快就可以做到50億,100億,200億;而國內企業要從兩三千萬做到一個億,可能還需要兩年三年,再從一個億做到10個億,可能需要五年十年。可是五年、十年以后,我們做到10個億,歐洲同行已經做到200個億,我們是同一個水平嗎?我們還能夠競爭嗎?200億的企業拿10%投入搞科研,就是20個億。我們呢?10億里面拿10%投入搞科研才1個億。差距越拉越大。
嚴重的是,我們國內還沒有哪一家3D打印企業走出國門,開始真正國際化。但是,歐洲幾家大企業不僅完成了在歐洲的布局,還通過代理商完成了在國內各個主要城市的戰略布局。一旦國內市場啟動起來,單憑國內市場我們就可能被遠遠地拋在他們身后。
第三、歐洲整個3D打印行業基本上還是各自為戰,沒有形成整體戰斗力,缺乏一個行業組織的引領和整合;這個現狀與過去國內的狀況是一樣的,這點給了我們追趕的機會。但是2012年10月以來,國內率先成立了中國3D打印技術產業聯盟,“小而散”的局面正得到改變。歐洲的國情與我們不一樣,他們的行業協會與我們也不一樣,在歐洲做點事情其實遠比國內困難許多。所以,這是留給我們最好的機會。
第四、歐洲3D打印行業也還處于起步階段,沒有完全打開應用市場;從他們宣傳和推廣的內容,我們就可以發現,他們其實也陷入了迷茫:3D打印究竟能夠做什么?這是我非常關注的問題。
在首屆世界3D打印技術產業大會上,我就這個問題咨詢過美國的、歐洲的許多同行。他們也說不出來。否則,他們不會炫耀:利用3D打印技術打印一把吉他,打印一支電子琴,打印一個臺燈,或者打印一把手槍……
其實,我認為他們之所以這樣做,就表明他們無計可施。如果傳統制造業能夠做出來的東西,3D打印技術也可以做出來,這不應該是新聞。傳統制造業經過數千年的積累和發展,已經非常完善和成熟,無論是工藝特點,還是成本因素、材料因素,3D打印技術都是無法比擬的。
如何來推廣3D打印技術呢?
3D打印技術的真正奧秘所在,不是什么都能做,而應該是傳統制造業不能做,或很難做的領域,利用3D打印技術可以輕松實現。就是說,我們宣傳和推廣3D打印技術,要找到3D打印的比較優勢。絕大多數產品的生產制造與新產品開發利用,傳統制造業的優勢更為明顯。在不具備優勢的領域,對于3D打印技術來講,就成為劣勢,3D打印技術幾乎就沒有用武之地。
第五,國內資本界對3D打印特別謹慎,與表面上看起來轟轟烈烈的股票市場形成強烈反差,但是,投資商們都有一個共同觀點:目前,3D打印還缺乏成熟的商業模式。
雖然歐洲同行注重生產設備與加工服務相結合的方式,是推進3D打印技術產業化的有效形式,但是,這也不可能是長遠之計。設備生產商的主業就是研發設備、生產設備,實現產業化,不可能將加工服務作為主業來推進。但是,當前,如果我們3D打印行業在市場沒有完全打開的情況下,自己不去主動與市場結合,還有誰去幫我們打開市場呢?
第六,與歐洲同行比較,國內3D打印行業危機四伏,雖然都處于起步階段,都處于“小而散”的狀態,但是,無論從企業規模、研發投入、產品成熟度、市場開發、材料開發等多個角度來看,歐洲同行都遠遠超過我們。而且,歐洲同行在國內的網絡布局已經基本完成,一旦國內市場全面啟動,他們的準備工作已經早就做好了,可是我們基本上什么都還沒有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