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審計署近日的一份報告顯示,安徽省中節能投資有限公司大功率LED綠色照明項目通過虛假申報資料,騙取中央財政節能重點工程投資補助資金990萬元。此外,廣東雪萊特光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騙補345.5萬元,廣東省東莞百分百科技有限公司騙補23.2萬元。
中山一家LED企業銷售負責人透露,“現在要想拿到政府項目,各家企業必須八仙過海、各顯神通”。以廣東為例,“十二五”期間,省財政每年投入4.5億元設立LED產業發展專項資金,無疑對LED產業發展起到推動作用。但為了爭奪這筆專項資金,企業們沒少采取“各種手段”。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業內人士說,能拿到政府補助或項目,硬實力和軟實力都要具備,但二者相比,軟實力更為重要。“這是考驗人脈關系和政府資源的關鍵時候”。這位人士表示。
LED是否真的需要如此補貼才能實現節能嗎?業界也有不同意見。廣東省廣電集團總經濟師辛瀑表示,在同樣照明強度下,LED路燈其實并不比高壓鈉燈更節能。再加上目前各個廠家LED燈的規格差別很大,一旦維護更換會遇到很多問題。因為它不像高壓鈉燈那樣已經完全標準化。不少業內人士還認為,LED確實節能,但未必環保。因為LED燈整體生產過程可能相當耗能。如果將生產及回收廢棄物的過程當中所需耗費的能源一起計算,反而高于一般燈泡。
去年7月31日,在廣東省人大分組討論會上,一位廣東省人大代表明確反對把“認真實施公共照明領域推廣使用LED照明產品方案”寫進省發改委的報告中,他表示,政府如果要支持,就支持研發環節,而不要支持產品的推廣。同時,要把LED的推廣交給市場,讓市場去選擇,如果政府強勢出錢推廣,很容易失誤。
據了解,目前我國LED行業尚處于起步階段,價格體系、產品規格、技術標準、行業規范、政府政策等各個層面都不成熟。如果僅僅依靠補貼政策“一窩蜂”涌入LED行業,就會讓這個行業變得不理性。記者了解到,佛山一家知名LED企業總經理近期就選擇辭職,當起了大學教師。
事實上,LED行業出現的“潛規則”等問題,主要是企業過于依賴政府財政補貼,這與當年的家電補貼頗有相同之處,也與地方政府的產業引導政策有關。如LED產業的三安光電、德豪潤在地方政府支持下,2011年凈利潤增長率雙雙超過了100%,其中,政府補貼對德豪潤的利潤貢獻率為79%,對三安光電凈利潤的貢獻率甚至高達90%。這些企業幾乎沒有什么市場的作為。
根據國家審計署最近公布的“5044個能源節約利用、可再生能源和資源綜合利用項目審計結果”,中央財政2011年和2012年共安排本級和轉移支付給18個省在能源節約利用、可再生能源和資源綜合利用節能環保類三個款級科目上的資金818.83億元。其中,高效照明產品推廣獲18.76億元。一些業內人士擔心,如果政府一味對LED扶持補貼,將會導致這個新興產業步光伏后塵。“光伏就是一些人利用新能源概念來騙取政府的補貼的。”一家具有教訓的光伏企業內部員工說。
據了解,我國LED核心技術主要是在國外,一旦核心技術被封鎖,必將遭遇滅頂之災。如果真的出現這樣的情況,原先政府對LED過于慷慨的財政補貼,就會造成大量產能過剩,行業間發生惡性競爭,最終毀了整個LED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