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新一屆國家能源委員會召開首次會議。業內人士分析,會議提出建設核電、特高壓等大型項目,是出于穩增長考慮,并未觸及能源體制改革的核心問題。實際上,從改革角度講,更應關注會議關于放開競爭性業務,以及加快電力體制改革的論述。
據了解,以直購電為主的云南電改綜合試點,未來有望向深層演繹。而放開原油進口等一系列石油流通體制改革的細則有望近期落地。電改將成為2014年能源體制改革的最大看點。
云南直購電先破題
此次會議提出,要加快電力體制改革步伐,推動供求雙方直接交易,提供更加經濟、優質的電力保障,讓市場在電力資源配置中發揮決定性作用。
價格是牛鼻子上的銅環,電價改革是整個電力體制改革的牽引點。早在今年年初能源局印發的《2014能源工作指導意見》中,就已經對電改輪廓做出了謀劃:即積極推進電能直接交易和售電側改革,推進輸配電價改革,提出單獨核定輸配電價的實施方案,電價改革在其中占核心地位。
實際上,電力供求雙方直接交易,已經開始在云南破題。據悉,有關部門已批復云南省電力用戶和發電企業直接交易(直購電)試點的輸配電價。業內人士認為,從政策制定者角度看,這意味著直購電仍是現階段探索電力體制改革的可行方式。但電力體制改革不能僅停留在直購電試點上,不從根本上改變對現行電網的定位,不將競價上網與輸配分開統籌考慮,簡單通過直購電試點,很難達到電力體制改革的預期效果。
但目前仍停留在直購電試點層面的電價改革,能否深入到體制層面上,目前仍有不確定性。目前,從發輸配售環節的關系看,世界電力體制主要有四種模式:首先是一體化公司。歐洲和美國的大部分電力公司是這種模式,只在集團內部根據市場化的要求實行了業務獨立,成立分公司或子公司。
其次是輸配分開,即輸電從其他業務中分離出來,成立獨立的輸電公司,包括英國、北歐、意大利、西班牙及東歐一些國家實行這一模式。其中,英國實行了徹底分拆后,在市場影響下發電和配售電又重新實現了合并,采用內部業務獨立模式。
第三是廠網分開,也就是發電分離、輸電和配電保持一體化,如韓國、新加坡一些公司以及加拿大第一水電等公司。發電、輸電、配電、售電完全拆分,分別建立獨立企業,主要是阿根廷、俄羅斯等國采用這種方式,通過分拆實現私有化是這兩個國家改革的共同點,而俄羅斯在2012年又重歸輸配合一。
我國目前的電力市場結構如下,發電側壟斷競爭,由五大發電集團及地方電力集團組成;輸電、配電、售電一體化經營,分為國家電網、南方電網兩大主要電網企業,以及內蒙古電網、陜西電網等若干地方電網企業。這一體制的最大弊端在于電價不能形成有效傳導機制。發電企業的上網電價、對用戶的銷售電價均由政府定價,發電企業成本變化無法及時傳導到用戶側,造成發電企業要么巨虧、要么非正常盈利。
從上述國家經驗看,我國電力體制改革的重點是形成可傳導的價格機制,拆分電網并非是達到這一目的的必然選項。海通證券電力設備與新能源行業高級分析師牛品認為,未來國內電改的路徑是,電網仍是壟斷經營,輸配不會分離,要通過逐步建立競爭性電力市場,實現市場在配置電力資源中的作用。
專家呼吁建設電力交易市場
有業內人士表示,國家能源局對于電網輸配分開,并未有統一認識,能源局更希望通過建立電力交易市場,實現讓市場在電力資源配置中發揮決定性作用的目的,輸配分開并非是必選項。
牛品認為,建立電力交易市場的可行手段是,先實施大用戶直購電,為全國放開售電積累經驗。然后放開售電側,每個區域成立多個售電公司,發電側、售電側市場化交易,建立統一開放的全國電力市場。
在華北電力大學教授張粒子看來,通過現貨市場,盡快建立起電力市場的價格信號尤為迫切。可以拿到現貨市場的電力價格,由現貨市場上多邊參與方的撮合報價為準,暫時不宜拿到現貨市場交易的電力價格(如中小用戶用電),即政府定價的電力,則可參考電力現貨市場價格定價。
張粒子建議,要建立的這個電力現貨交易市場,有些像電力交易市場,有點類似于北歐的實時電力交易市場。北歐電力實時交易中心位于挪威奧斯陸,這里像一個股票市場,每天處理來自丹麥、瑞典、挪威、芬蘭等北歐國家的電力交易。整個交易體系的根本原則是:保證消費者用上價格最低的電價。在這個系統中,消費者擁有選擇權。他們有權選擇用誰的電,以及以什么樣的價格獲得電力。
不過,在張粒子看來,中國的電力交易市場不可能一步到位。在電力交易市場建立初期,可以先在大用戶和部分地區進行試點,待到電力交易市場逐步成熟,則可將交易范圍拓展到中小電力用戶,并把試點由區域擴展到全國。由于現貨市場是期貨市場交割和計算的基礎,因此未來更長期的趨勢,是待現貨市場發展到一定程度后,根據現貨市場再發展電力交易期貨市場。
他建議,由國家能源局電力監管司盡快制定電力現貨交易市場的有關規則,對參與交易的機構進行監督。可以選擇在浙江、上海和江蘇,或者云南和廣東范圍內,小規模試點區域電力現貨交易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