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兩年因為產能嚴重過剩而雙雙跌入“冰窖”的風電和光伏產業,近期都傳出了市場回暖的信號。南京部分企業接到的訂單在逐漸增多,有企業樂觀預測,風電光伏市場的調整期應該暫告一段落,今年產值增長將在30%以上。
風電、光伏一向被視為發展潛力巨大的新能源產業。前些年,各路資本、裝備制造企業一窩蜂扎進這個領域,粗放式低水平擴張,導致了產能的嚴重過剩和產品質量良莠不齊,2010年,國內風電產能60%過剩,光伏產能更是高達需求的2.5倍。此后隨著歐美“雙反”影響,國外市場受限,國內光伏和風電產業陷入困境。
經過一段時期的調整后,風電、光伏產業近期終于傳出“回暖”的好消息。風力發電機企業——南京長風新能源公司的負責人說,“回暖”來得很突然。今年國內幾個主機廠的業務增幅在30%—50%,下游企業也跟著受益了,去年該公司產值4.4億元,今年預計會破5億元。
南京朗勁集團的主要產品包括風力發電機主軸、風力發電機收縮盤等。集團總經理潘涌透露:“我們最低谷是在2012年,但去年四季度開始有了‘回暖’跡象,預計今年訂單將有30%以上的增長。”
中電光伏經理王繼磊也感受到了市場需求的增長:“去年四季度以來,生產越來越忙。目前,中電光伏電池和組件生產基本處于滿負荷運行狀態。”
據外地媒體報道,曾陷入困境的無錫尚德也在今年重整旗鼓,生產線處于滿負荷狀態,2014年訂單超過2GW,接近其巔峰時期。
江蘇省可再生能源行業協會風電專業委員會主任施新春認為,這一輪市場“回暖”的一大原因是,2013年下半年到今年初,新能源行業迎來一系列政策利好。國務院發布的《能源發展“十二五”規劃》提出,到2015年非化石能源消費比重提高到11.4%,非化石能源發電裝機比重達到30%;去年底,國家電價補貼政策出臺,財政部開始墊付可再生能源附加補貼,并網、電量收購、補貼等政策逐一細化,為分布式光伏項目、電站投資開發提供了多重保障。
回暖的另一個原因則是“調整期”暫告一段落。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風能專委會資深委員姚小芹說,這兩年,一批缺乏技術實力和創新能力的風機企業被淘汰,從客觀上提升了我國整個風電行業的質量水平,改善了全行業嚴重產能過剩的現狀。
南瑞繼保電氣有限公司副總工程師趙希才認為,當前面臨的霧霾等污染問題,正在迫使大家去重新審視風電、光伏等新能源產業。環境問題將是這個行業發展的長期驅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