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兩件事情特別令人感慨。
其一是光伏產業的命運。據悉,我國光伏組件產量已經連續7年居于世界首位,如2013年全球光伏組件產量40吉瓦,而其中26吉瓦出自中國,2014年國際產量將達到43吉瓦,而中國產量有望超出28吉瓦。漂亮的數字,光鮮的外表,但沒有掌握核心技術成為致命軟肋,使光伏產業對內因為高成本進口造成產業鏈條難以向下游延伸,對外靠加工貿易賺點小錢卻頻頻遭遇貿易摩擦。此前,美國和歐盟已經向中國發起光伏產品貿易調查,此番美國故伎重演,來者不善,看來中國光伏產業的前景更加艱難曲折。
其二是鋼鐵產業的命運。目前,我國鋼材產量已經突破10億噸,粗鋼產量達7.79億噸。但是,在戴著鋼鐵產業第一生產大國帽子的同時,鋼鐵企業卻終日被經濟效益所困擾,全國每生產一噸鋼僅能賺取1元錢。30年前當我國紡織工業成為朝陽產業時,因為沒有合格強度抗疲勞鋼材不能夠生產高端紡織機械,30年后紡織工業成為夕陽產業時依然如此。在筆者看來,鋼鐵產業的現狀與大而不強息息相關。
我國經濟發展對于上述兩大產業轉型的需求最為迫切。但是,轉型要靠技術創新的硬實力作為支撐,這就要求我們要在科技研發方面有所作為,要有自力更生的決心。核心技術的研發難度很高,可能要從原始的點滴數據積累做起,還要經歷漫長的時間,偶發靈感的啟發等等。下定丟掉幻想、自力更生的決心很有必要。還要有堅持不懈的恒心。
科技發展等不得,急不得,只要持之以恒,堅持不懈,努力探索,終將能夠取得成功。更為重要的是要有取得勝利的信心。如今中國已經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2012年我國首次實現全社會科技研發投入超萬億,總量居于世界第三位。這些給科技研發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持,是我們不斷取得科技研發突破的信心保證。
然而,再回到當前的現實面前,我國光伏產業寒冬期短期內很難擺脫。痛定思痛,中國光伏產業如何擺脫受制于人的局面?中國古代有一句著名的語言:其政在于內而不在于外。
光伏產業等新興產業依舊以其無比魅力在向中國經濟招手,通過這些產業轉型可以化解我國當前急需解決的金融高杠桿、產品高庫存和擴大內需等經濟難題。特別是光伏產業已有在發達國家80%市場占有率的先例,多么誘人的前景!但在我國要想使美好理想變為現實,還要培育科技硬實力,不但要取得光伏應用技術的不斷突破,更要取得光伏基礎核心技術的不斷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