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6日,北京第一家個人屋頂電站建設者任凱說:“光伏補貼終于到賬”。從2012年10月26日國網發布《國家電網關于大力支持光伏發電并網工作的意見》當天下午(11月5日按要求再次正式遞交)遞交個人屋頂3KW光伏發電并網申請到獲得發電補貼款,任凱終于走完了一個完整的商業過程,地球則已自轉了537圈。國之首都,天子腳下,各項分布式光伏政策的落實需要走多少天?任凱的經歷倒是一個簡單得不能再簡單的數字說明。
并網申請接受期為23個工作日。2012年11月5日正式遞交并網申請,12月5日任凱在微博中寫道:“拿到了電研院的《接入系統報告》和項目接入確認單。從遞交申請到批復共23個工作日,比程序多3天,完全可以理解!
并網驗收期15天。2013年1月10日任凱遞交《分布式光伏電站并網驗收和調試申請》,1月25日國網北京公司對這一項目驗收、并網成功。
脫硫電費獲取晚了22天。日常生活中電網公司是按月收取消費者電費的,但任凱與電網公司簽署的《分布式光伏發電項目低壓發用電合同》約定“暫時按脫硫電價0.4元計費,半年結算一次”。由于個人發電如何開具發票問題,使得本該于2013年7月25日收到的脫硫電費實際8月16日才收到。
補貼電費獲取晚了265天。理論上補貼電費也應于2013年7月25日發放,由于補貼電費如何落實、是否扣稅等問題,實際到款日是2014年4月16日。
以上的統計,由于對口徑的理解不同,帶來判斷不同是完全可能的,但那一定是五十米與一百米的對話,最重要的是,無論站在那個角度大家希望中國光伏好的愿望卻是一致的,不會在細微之處費神也是一定的。
當前,光伏業內無不質疑今年8GW分布式光伏電站建設目標的實現問題。其實,這本來是個不可多得的投資機會,用老百姓的話說“有錢不賺是傻子”,面對現實,筆者只好說有錢不能賺是有問題。任凱用了537天,對分布式光伏電站發展中的主要問題作出了一個數字說明。
不能按時獲取補貼電費,對于任凱來說,是3KW電站千元的收益問題;對于中國已建成并網的15GW光伏電站來說,卻是一個巨大的收益問題;對于實現國家35GW“十二五”光伏發展計劃的光伏電站投資人來說,收益的不確定,意味著商業模式的不成立,更意味著國家計劃的不能按時完成!
任凱對于這一現狀是寬容的,中國人對于改革中出現的問題也是寬容的,但這種寬容并不有利于加速改革。市場經濟的基石是契約精神,國家制定了分布式光伏發電補貼辦法,在現實中則已轉變為執行部門與交易對方的商業行為,按照契約精神,對未履約行為,應當依據市場的約定俗成收取每日萬分之五的罰款。提出這個要求是典型的圍棋中的“無理棋”,但提出要有這種意識卻是加快中國改革步伐的關鍵。
無論對現狀如何不滿,經過三十多年的發展,中國迅速成為世界強國卻是不爭的事實,中國已經把不滿變成了動力;無論如何艱難,甚至用毛澤東的《論持久戰》來勉勵自己,任凱經過537天拿到補貼也是不爭事實。這537天,在告訴哪些想要在北京建設個人屋頂電站的后來者應該干什么的同時,也讓后來者清楚地知道政策的執行部門又進步了多少天。
魯迅說:“其實地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變成了路!敝皇侨蝿P作為第一個走的人一定比后人更艱辛。4月17日,“365光伏電站投資與金融峰會”上,能源局有關領導告訴參與實現國家計劃的投資者們:建設光伏電站,并網沒有問題,短期內補貼落實沒有問題。我們是否可以判斷:如果任凱再走一遍,他一定用不了537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