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從在江蘇宜興召開的“2013年全球電線電纜年會”上了解到,國家從5月1日起對國內線纜產業發展方向作出了新的調整,鼓勵企業通過創新,加快發展用于新能源、信息產業、航天航空、軌道交通、海洋工程等領域的特種電線電纜,促進產業整體走向高端,進一步提升行業核心競爭力。
這個新政策的發布與實施意味著什么?整個線纜行業發生怎樣的變化?為此,科技日報記者走訪了有關業內專家與企業家。
行業洗牌到來,三成企業面臨“淘汰”
“我國線纜行業總量過剩、有效供給不足、結構性矛盾突出、投入產出低、科技創新能力薄弱,嚴重制約著線纜行業的可持續發展。新政策,這對當前產能過剩的現狀明確進行了限制,質量、技術、品牌都不占優勢的企業必然要面臨被淘汰的命運。可以說,國內線纜行業調整產業戰略布局、行內資源的整合、重新洗牌的時期已經到來。”中國電力科學研究院總工程師印永華說。
過去的2012年,對于國內線纜來說,是一個艱難的“檻”,由于GDP增速放緩、全球金融危機、國內經濟結構調整等原因,甚至一度引發行業憂慮的倒閉潮。雖然我國的線纜行業產值早在2011年便已超過美國,躍居全球第一。但事實上,相較于歐美地區的線纜行業,我國還依然處于大而不強的局面,與國外知名線纜品牌還存在很大的差距。
造成大而不強的原因何在?
“多年來,我國線纜行業除了幾家大型企業之外,目標似乎僅僅是為了短視的‘賺錢’,正是因為企業的目標短視,造成企業忽視技術創新、管理創新、產品創新、市場創新。盡管產能在快速擴展,但整個行業發展沒有活力,缺乏后勁。”遠東控股集團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局主席蔣錫陪說。
由于電纜生產企業缺乏準入的“門檻”,在快速“致富”的利益驅動下,一些不具備生產條件的企業,僅僅買幾套設備、從其他企業或者科研單位“挖”幾個技術人員,再從社會上招一些生產工人,就大張旗鼓地開始生產線纜,質量根本得不到保證。
“現在,假冒偽劣線纜產品已經嚴重影響著電力系統的安全!我們與多個部門合作,已開始對線纜生產企業進行分類評估,今后凡是評估不合格的產品和缺乏誠信的企業,都將被取消其準入資格。”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科技中心主任冮宇峰在全球電線電纜年會上大聲疾呼。
應該說,這幾年,隨著對技術創新、工藝創新、材料創新的呼聲越來越高,國內一些線纜企業也加大了對創新的投入。但是,我國線纜行業在參與國際市場激烈的市場競爭中,還是缺乏核心競爭力。
記者從中國電纜網提供給媒體的一份《線纜行業內參》中看到,目前,我國線纜行業平均投入研發的經費不足銷售額的1%,國內線纜企業90%以上的產能集中在低端產品。
“今后,一些缺乏創新能力、產品附加值低、市場競爭力弱,以及以次充好、偷工減料等質量失信企業的生存空間,將被最大限度的擠壓;質量誠信的優秀企業,優良品牌和優秀產品,將越來越得到社會的關注和認可。”國家質檢總局產品質量監督司巡視員鄭衛華說。
對此,中國電纜材料交易所總經理劉龍預計,中國線纜企業至2015年將被淘汰30%。
誰抓住機遇,就將成為明天的“贏者”
UL副總裁全球電線電纜事業部總經理賴倫輝認為:“隨著全球線纜市場的日趨成熟,線纜制造業增長幅度趨緩。發達國家經濟結構中制造業比重的逐漸降低和轉移,形成電纜需求下降和產業高度競爭的市場格局。而亞洲新興經濟體對電纜的需求隨著經濟的發展快速增加,世界線纜生產中心在向亞洲轉移,這為我國線纜產業提供了巨大的市場空間。尤其是隨著中國電力工業、數據通信業、城市軌道交通業等行動業規模的不斷擴大,對線纜的需求也將迅速增長。與此同時,全球性經濟危機在持續發酵,對于高成本、低附加值的線纜行業來說,進一步加大了企業的經營風險。”
那么,我國線纜企業該如何抓住新機遇應對未來挑戰呢?
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科技中心主任冮宇峰認為,要加快轉變電纜行業由粗放式的發展向集約化和高技術化方向發展,努力實現產品的升級換代,適應國際國內兩個市場的變化,以提升質量為核心,以信用建設為目標,進而延伸到企業的品牌、市場和技術的創新。
有關專家舉例說,“未來5到10年,我國的船舶工業將以迅猛的勢頭增長,而處在產業鏈上游的線纜行業將迎來發展的機遇。但事實上,企業要真正進入并不是一件容易之事。船舶用電纜與軌道交通電纜的要求同樣嚴格,由于船舶所處環境的特殊性,所用電纜起碼要滿足于防火、防水、耐壓、無毒等要求。這就需要國內線纜企業必須將增強自主創新能力,在關鍵領域擁有更多的自主知識產權,在科學前沿和戰略高技術領域占有一席之地。”
而在蔣錫培的眼里,除了要加快技術創新外,企業需要全力拓展市場。但市場又跟外部環境息息相關。“我們希望能夠講質量、講品牌,性價比好和優質優價的采購管理辦法成為全社會的管理辦法之一,以解決無序競爭的現狀。同時希望政府監管到位”蔣錫培說。
解決難題,需企業與政府形成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