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業主對于環保、智能以及投資回報要求的不斷提高,我國基建領域在工程項目的設計、建造與運維全生命周期等方面,對于數字化三維技術的應用日益深入,信息平臺供應商也正在研發和提供基于大數據、跨越工程全生命周期的解決方案。甚至可以說,整個工程建設行業勢將迎來一場徹底的數字化革命。借由“2014Bentley協同設計主題研討會”召開之際,我們與諸多業內專家相約北京,圍繞基礎設施建設數字化協同模式的現在和未來展開了探討。
本期嘉賓:Bentley大中華區總裁劉德盛
北京市建誼投資發展集團有限公司總裁張鳴
中國水電顧問集團華東勘測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數字中心總工程師陳健
河北電力勘測設計研究院信息部部長蘇陽Bentley建筑、電力及工廠行業全球副總裁KenAdamson
●如何滿足電力業主在節能減排、投資回報上的迫切要求?
蘇陽:當前,廣大業主對于火電項目設計的關注點始終圍繞著節能減排、占地最小、指標最優和價值最大等幾個關鍵點。這種趨勢,意味著我們必須提供更為先進的工程解決方案,真正把各個階段的數據貫通起來,實現全廠的數字化設計以及數字化移交。除了傳統的設計圖紙,如果我們能夠給業主提供數字化電廠這么一個具有很高附加值的產品,業主必然會在后期項目運維、改造和升級中受益。
●建筑業將迎來精細化與工廠化時代?
張鳴:BIM是個熱門新概念,從字面意義上來說,BIM就是建筑信息模型(BuildingInformationModeling)。其強大之處在于精細化建造。在虛擬施工階段,以往只有在圖紙階段和施工階段才會被發現的問題,可以提前顯現出來,因此實現工廠化加工以及工地現場組裝式的施工就有了可能性。這種模式對于施工效率和建設質量的提升效果非常顯著。如果工廠化的加工耗時占80%,工地組裝占20%,建設速度會提升一半以上。
這里可以粗略地舉一個例子,現在建100米高的大樓,大概用兩年左右的時間,甚至更多,將來應該不超過一年。業主“當年開工、當年入住”的夢想不再遙遠。
從目前已知的消息來看,繼上海、重慶、廣州之后,北京將于今年9月1號實施三維交驗,國家的三維交付標準也已經編制完畢。如果有高效的信息移動平臺來實 現工程設計、施工、運維等各個階段的信息模型對接,不僅能方便協同設計和協同管理,還將大大改善現在繁雜的校審手續和過程。
陳健:的確如此。基于我們目前的探索和分析,“校審一體化”將成為可能。以往,設計單位、施工單位、業主之間總是存在著溝通屏障,除去人為因素,更多是平臺的不統一。對于所有項目參與方來說,大家都希望有一個共同的平臺,能夠橫跨這條鴻溝,借助三維模型來實現一體化作業。這也是大數據、互聯網時代對多專業、全過程協同管理的要求。
目前,我們院正在組織搭建國內第一個覆蓋工程全方面和全過程的大數據平臺。通過與Bentley緊密合作,利用其ProjectWise協同管理平臺、AssetWise資產管理平臺以及強大的技術支持,逐步升級相關系統。這個過程雖然很復雜,技術難度也會超出想象,但結果與效果值得期待。
●全球軟件高端平臺將提速本土化進程嗎?
劉德盛:中國的基建行業在以奔跑的速度發展,用戶的需求也在不斷升級,信息 移動化和數據集成這個新的制高點需要高端軟件平臺的支撐。為此,Bentley會加大投資來推廣移動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