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每天查看排污統計表,已經成為紹興所有印染企業的“必修課”。
昨天,來自市環保局的消息稱,目前紹興共有441家工業企業裝上了排污IC卡,覆蓋率已達92%。
一張排污IC卡,可以實時監測企業的排污量和排污濃度。每個月,一旦排污額度用完,排污閥門就會自動關閉,企業為此不得不停產。因此,妥善安排每月的排污指標,已被納入排污企業的日常管理內容。
市環保局副局長張榮社稱,通過刷卡排污,去年紹興中心城市主城片、濱海片的超額排污量削減達1241萬噸,相當于上述區域城鎮居民47天的生活污水排放總量。
監管系統
在市環保局食堂的樓上,有一間僅有20平方米左右的小房間,此處是該局的監控中心。小房間里分布著10多塊屏幕。屏幕上顯示著一家家排污企業的實時排放視頻。
監控中心主任秦建兵登錄電腦,進入管理平臺,441家企業本月的污水允許排放量、實際排放量、剩余排放量一清二楚。
秦建兵介紹,如果企業超過當月規定的排污量,排污管道閥門就會自動關閉,迫使企業停產。
在采取停產措施前,系統會發出預警。當企業排放污水量達到核定量的80%時,監控平臺會顯示藍色,將其列為重點監控對象;同時,系統會給企業負責人發去提醒短信。當排污量達到90%,監控平臺會變成黃色,系統進行預警。
除對排污總量進行預警外,當污水管道或煙囪中的主要污染物排放濃度超標時,紅燈也會自動亮起,閥門自動關閉。
之所以能實現遠程控制,是因為環保局在441家企業的排污管和煙囪中分別裝上了監控設備。通過實時傳感監控,為環境監管布下了“天羅地網”。
“刷卡排污系統實施后,實現了對企業排污總量和濃度的‘雙控’,大大減少了工業廢水量。”張榮社表示。
記者了解到,紹興企業刷卡排污從2012年開始試行,去年全面推行,今年將在441家工業企業的基礎上,再對72家企業安裝IC系統,從而實現刷卡排污覆蓋率達95%以上。
張榮社表示,紹興自加壓力,利用信息化手段加強對排污監控,獲得了國家環保部的充分肯定。從去年起,全國各地的10多個考察團專門為此來紹興取經,作為刷卡排污的全省先行試點城市,“紹興模式”正在被逐漸推廣。
企業之變
紹興的先行試驗,來自于原有的監管之痛。
記者了解到,為控制排污總量,紹興率先實施了企業排污許可證管理。所謂的許可證,即根據區域排污總量、項目情況等,在環評、審批等環節,對企業每年的排污總量作出限制。
審批環節的這一向好之舉,在現實中遇到了障礙。“當時,在監管過程中,無法對企業的排污量和排污濃度進行精確的監測。”市環保局有關人士透露。
紹興環保部門此前曾為監管“費盡心機”,為監測印染企業的排污量,甚至專門組隊前往印染廠,清點染缸的數量,以此測算排污量。
但即便如此,這一監管方式始終無法實現精細化,變過程監管為結果監管,在排污企業安裝電磁閥這一思路,由此進入了環保部門的視線。
“IC卡一裝上,效果立即出來了。”市環保局總量處處長高劍平表示,2012年,主城片和濱海區就發出刷卡排污預警短信5000多條,關閉閥門116家次,廢水流量比上年同期減少2037萬噸。
現在,閥門關閉次數已大幅減少。“今年是第三個年頭,企業已經學會了均衡安排生產。”高劍平分析說,強制性停產,意味著企業將無法完成訂單,面臨合同風險。因此,在接訂單時考慮每個月的排污量,而不是單一的加工利潤,已成為企業的自主意識。
科學的監管方式,帶來了企業資源觀的明顯轉變。張榮社在調研中發現,紹興不少印染企業的染缸前悄然多了一些大水桶。因為排污總量和濃度的控制,迫使企業中水回用,增強了節水意識,并通過技術改造和管理,實現內部挖潛,從而走上了轉型升級之路。
“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張榮社說,刷卡排污的實施,讓企業切身體會到了大量消耗資源必須付出高額的代價,這對實現紹興經濟的可持續綠色發展起到了杠桿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