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勞工成本上漲之擾的中國制造業正邁入“機器人”時代。據英國《金融時報》報道,“中國現已成為全球購買工業機器人最多的國家”。這為轉型之中的中國制造傳遞了積極信號。但數據也表明,雖然總體購買數額雄踞全球第一,但中國制造業的機器人密度仍在低位徘徊,這一方面彰顯了中國“機器人制造”的巨大潛力,也暗示了其與日本、韓國等國制造業的差距。
2013年,中國購買了全球1/5的工業機器人,購買量首超一度位居第一的日本。國際機器人聯合會提供的數據顯示,2013年中國購買了36560臺工業機器人,較2012年增長了近60%。2013年,日本購買工業機器人26015臺,排在第三位的美國的購買量為23679臺。《金融時報》分析稱,“中國大舉購買機器人是為了提高生產效率。中國勞工成本上漲及新興經濟體之間的競爭加劇,迫使中國制造業企業向機器人求助”。
同時,還有分析稱,中國對機器人的需求增長主要受大型跨國制造商的帶動,尤其是汽車制造業。管理咨詢機構Solidiance的研究表明,中國有世界上最大的汽車產業,該產業的機器人需求占全國的60%。瑞士ABB、日本Fanuc、德國Kuka等全球機器人公司都已將大量資源投入中國市場,以追趕中國的快速自動化潮流。
工業機器人正在中國制造業工廠展現出巨大活力。2011年,為蘋果代工的富士康宣稱要用3年多時間建立一個“百萬機器人軍隊”,以替代工人的重復性手動操作,破解用工成本等結構性難題。同樣來自沿海地區的史陶比爾精密機械電子有限公司,其工業機器人訂單量每年增長40%~50%。它們正是“用工難”催化工業機器人需求升溫的一個又一個縮影。
數據也表明,中國機器人制造的份額仍偏低。中國國際貿學會名譽會長、原外經貿部副部長沈覺人向國際商報記者表示,中國江浙一帶的不少制造業企業已經選擇“機器人”代工,這是克服成本困擾等結構性問題的良方,此舉也將助力企業在生產中融入更多創新因素!暗仨毘姓J的是,與日本、韓國相比,中國制造的機器人密度相對較低,差距仍然較大!
國際機器人聯合會數據顯示,2012年,中國制造業的機器人密度僅為23臺/萬人,韓國則為396臺/萬人。
此外,中國四大機器人制造商聯合市場份額只有5%。數據表明,日本仍是全球機器人制造的主導力量,6家日本公司出售給中國約一半的機器人。
數據也在一定程度上說明了中國“機器人制造”的巨大潛力。英國《金融時報》的統計數據表明,2008年~2013年,中國年機器人進口量平均增幅高達36%。該報評價說,全球工業機器人發展正在步入黃金期,中國已成為增長最快的機器人市場。幾年之后,中國機器人市場的規模將遠超全球第二大、第三大市場。來自上海巨石投資的數據報告也表明了中國“機器人制造”的前景可期。報告顯示,2013年上半年機器人及自動化成套裝備市場需求持續升溫,產品需求正呈現出大型化、成套化、集成化、數字化特點,行業解決方案等細分內容正成為搶占市場先機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