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器人世界杯始于1997年,如今已經成為各國展示人工智能最新進展和進行人工智能技術交流的重要平臺。在2050年之前創造一個可以打敗人類足球運動員的機器人隊伍則是這項比賽的長期目標。
2013,中國隊黑馬殺出
2013年機器人世界杯足球賽日前在荷蘭埃因霍溫落幕。美國、德國、巴西、西班牙、意大利、中國等約40個國家和地區的2500名“選手”參賽,在機器人足球、機器人搜救、機器人家居服務、機器人技能展示等多個領域一決高下。
經過數天激烈比拼,中國北京信息科技大學“水之隊”成為本屆世界杯最大黑馬,在中型組決賽中以3∶2擊敗東道主埃因霍溫科技大學隊奪冠,在人工智能領域率先圓了中國足球的冠軍夢。
機器球員演繹“星球大戰”
本次比賽有著幾種不同等級與規格,大致可分為“微型機器人級”“擬人機器人級”和“大型機器人級”。其中微型機器人僅有生日蛋糕大小,在場上靠觸手四處游蕩,將它們的足球——“一個高爾夫球”用力地撞進球門。
相比于動作迅猛的微型機器人,擬人機器人級別的比賽則相對緩和,約1.20米高、身穿不同制服的兩隊機器人在場上角逐,它們的行動較為遲緩,“老實說,3歲小孩都能贏了我們的機器人!”上屆擬人機器人級別的冠軍、來自波恩大學的馬塞爾說,“它們的射門不是那么有力,但是很精準,并且讓對面的守門員來不及做出反應。”
大型機器人級別的比賽則更接近于真人版球賽,至少看起來是這樣。像真人那么高的機器人奔跑在邊長18米的球場上,場景像極了一些科幻電影中的片段,因此機器人迷們戲稱它為“星球大戰”。
值得一提的是,所有級別的比賽均由機器人自己獨立進行,程序設定完成,比賽開始以后,不得有人類參與,除非發生了要更換替補球員上場的情況,比如因為過熱等原因導致你的隊員程序出錯在場上開始跳舞而不是踢球。
程序和代碼的比拼
與復雜的人類足球比賽不同,機器人足球賽不受天氣、場地或是人為因素的影響,決定一場比賽結果的僅有一個因素,那就是你的程序和代碼編寫得夠不夠好。
機器人工程師們編寫復雜的程序,使他們的機器人隊員能用不同的動作方式和力度去完成一次傳球或射門,并且它們可以通過無線網絡技術來與它們的機器人隊友交換信息和溝通,而守門員機器人則可以自行判斷場上局勢,選擇是否主動出擊。
當然,僅僅這些還不足以讓一個隊伍奪冠。2012年大型機器人級別的亞軍隊隊長馬吉德說:“我們的程序使我們的機器人在比賽中可以達到最高時速22公里,并且我們效仿意大利人的足球套路,編寫了一套非常棒的程序:如果我們處于劣勢,那么我們的機器人將進攻,如果我們比分領先,那么它們就會轉為防守策略。”不僅如此,在機器人足球程序編寫上處于領先地位的他們和荷蘭隊還共同有一個“秘密武器”——路徑計劃程序。簡單來說,這個程序使它們的機器人可以預判對方出球的行進路徑,可以選擇提前在那里“守株待兔”進行攔截。
或許目前的計算機編程技術僅可以支持機器人運動員做一些簡單動作,不過看著這些機器人熟練地從地上爬起來,旋轉它們的膝蓋,轉向和做出手勢,不難想象出它們將來靈活地奔跑和跳躍的情境。而真的到了那個時候,人類球員就真的要小心了,因為這恰恰也是機器人球員的優點所在,它們不會犯錯,程序讓它們怎么做,它們就會怎么做。
國際象棋大師級選手“深藍”早已提醒過我們,2050世界杯上演人機大戰并非那么科幻,與其焦躁不安,還不如趁早想想,機器隊伍真的捧起大力神杯的那一刻,我們該以怎樣的表情去面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