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通證券行業分析師陳美風指出,“試點城市數量遠超市場預期。”國泰君安分析師袁煜明也表示,盡管第二批智慧城市試點名單公布進度較計劃有所延遲,但數量超過市場預期的50 個。多數分析師指出,智慧城市試點規模擴張大大超出市場預期。
那么什么是智慧城市,我國智慧城市發展現狀又如何呢?相信有不少人聽說過智慧城市,但是似乎離百姓的生活還很遙遠,為什么呢?
智慧城市的定義
2010年,IBM正式提出了“智慧的城市”愿景,希望為世界和中國的城市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在IBM的《智慧的城市在中國》白皮書中,基于新一代信息技術的應用,對智慧城市基本特征的定義為如下方面。
全面物聯:智能傳感設備將城市公共設施物聯成網,對城市運行的核心系統實時感測;
充分整合:物聯網與互聯網系統完全對接融合;
激勵創新:政府、企業在智慧基礎設施之上進行科技和業務的創新應用;
協同運作:城市的各個關鍵系統和參與者進行和諧高效地協作。
發展至如今,智慧城市已是物聯網、云計算、移動互聯網等新一代信息技術應用與城市可持續發展需求相結合的產物,代表了當今世界城市發展的新理念和新模式,體現了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的融合。為實現智慧城市,IBM推出了各種“智慧”解決方案,包括智慧電力、智慧醫療、智慧交通、智慧供應鏈、智慧銀行等等。
推動智慧城市的逐步形成有兩種驅動力,一是以物聯網、云計算、移動互聯網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術,二是知識社會環境下逐步孕育的開放的城市創新生態。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書記、副院長孟慶國教授提出,前者是技術創新層面的技術因素,后者是社會創新層面的社會經濟因素,兩大基因,缺一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