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6月7日“2014中國新能源國際高峰論壇”在北京開幕。當日北京晴空萬里,然而我國光伏面臨的國際形勢似乎并沒有天氣那么明朗。
商務部貿易救濟調查局副局長劉丹陽在發言中指出,隨著產業升級、產品競爭力的加強,今后我國新能源產品仍將面臨貿易摩擦,包括知識產權、技術壁壘、企業責任等。所以我國新能源產業在未來的應對道路上任重道遠。
眾所周知,近幾年我國新能源產業發展面臨十分嚴重的挑戰,相關產品在國際上連續遭到反傾銷反補貼調查。按照世貿組織的統計,2001年以來,我國新能源產品已經遭遇了十起貿易調查。不僅涉及到光伏電池和組件產品也涉及到風能產品;出現摩擦的地區包括美國、澳大利亞、印度、歐盟,目前日本市場也發出了一些預警。就在6月2日,美國商務部通過了第二次對中國光伏產品調查的反補貼初裁,再次使相關產品出口形勢更加嚴峻。
劉丹陽還表示,國際貿易環境不容樂觀。部分國家使用歧視性的調查規則,例如特殊市場狀況規則,歪曲了我國扶持經濟的政策,捏造多次補貼項目也夸大補貼效果,人為地提高了企業應對難度,也大大增加了我國企業在開拓國際市場中的風險。
一直以來,應對貿易摩擦都是一項系統工程,行業協會和企業發揮著重要作用。劉丹陽呼吁行業協會組織企業做以下幾方面工作:第一推動產品競爭有價格競爭到產品質量和服務的升級,避免惡性的價格戰;二,推動企業與國外的企業合作實現競爭到合作的轉變,努力推動當地經濟的的發展,實現共贏;第三,提供信息咨詢服務搭建溝通平臺,幫助企業實施全球戰略有效規避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