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光電產業園區為載體的長治LED產業,是在我省轉型跨越發展中成長起來的。
這一產業,以政府為引導,使企業的投資沖動轉化為創業主體和創新主體;這一產業,以企業為主導,實現了資源型企業向高新技術產業的轉型;這一產業,以園區為承載,全力構筑全產業鏈條和產業集群。
長治光電產業園區的成功,為我省民營資本轉型高科技產業提供了成功的范例,為我省突破內陸地區的產業發展瓶頸探索了成功的路徑,也為我省在全國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中獲得了先機。
一個產業可以帶動一個地方的經濟和社會發展,也可以改變和提升一個地區的形象。
當人類照明史上第三次革命的浪潮席卷全球時,人們將目光投向了發達國家、發達地區,卻怎么也不會與地處中部的資源型地區聯系起來。在許許多多人的心目中,山西的產業就是“傻大黑粗”,整個地區就是沿海發達地區的產業承接地,僅是新興產業的神經末梢。
然而,長治LED產業的迅猛發展顛覆了人們的固有印象。人們看到,歷經3年多的發展,通過垂直整合的方式,一個從藍寶石晶體生長、藍寶石切磨拋、LED外延及芯片、封裝到背光模組、顯示屏、照明燈具及電源驅動、電子白板等應用的全產業鏈基地已經形成。它不但成為國內第一個技術原創型戰略基礎產業,實現了藍寶石到LED終端應用完全自主知識產權化,而且填補了國內的外延和芯片無知識產權的空白,技術水平達到了世界領先水平,成為引領國內LED產業發展的佼佼者。
LED產業是在山西轉型跨越發展浪潮中成長起來的新興產業,是山西資源型企業和民營企業家轉型高科產業的成功典范。
【突破】從資源依賴向高新技術的華麗轉身
從2008年的北京奧運會到2009年的上海世博會,從天安門廣場的巨幅屏幕到全國各地街頭賓館的觸摸顯示屏。LED在不斷沖擊著人們的視角,改變著人們的生活。每一個山西人都在思考,這些產品什么時候才能鑲上山西的標識。
這是一個共同的愿望,這是一個共同的夢想。
如今,伴隨著山西產業結構的調整,山西人的LED夢想終于成真。
在長治城南的光電產業園區,是一個集聚了全國LED全產業鏈的工業園區。在園區,目前已集聚了9家企業,形成了上下貫通、自成一體的生產格局,形成了真正意義上的產業集群。
長治LED產業的起步是同臺灣合作開始的。創業人李建明至今記得,2008年第一次隨山西商務代表團到臺灣考察時,自己只是去充個名額開開眼界,不但對LED陌生,就連臺灣也是小學課本里的印象。
然而,一路的考察讓他茅塞頓開。在考察臺灣的LED企業時,他才發現身邊的電視、手機、電腦等電子產品的核心技術和產品居然在外國人的掌控之中,就連生產LED燈具的芯片也全部依賴進口。這使他極為震驚。臺灣客商介紹說,目前大陸出臺的產業振興計劃,明確將LED列為新興產業鼓勵扶持,但在臺灣的產業規劃序列中早已退出。這并不是說LED產業在臺灣不重要,而是LED在臺灣已滲透到各個行業。盡管如此,臺灣的LED產業在世界產業分工中也只占有微乎其微的份額。
一種心靈的沖擊,使這位民營企業家將目光投向了這一新的產業。在隨后的考察中,他才明白,LED將取代傳統的消費理念和消費結構,成為21世紀最具發展前景的高新技術產業之一,成為一個國家不得不為的戰略性基礎產業。在隨后頻繁的交流中,兩岸企業家的共識上升為共同的責任和使命,合作成為必然。
與臺灣的成功合作,堅定了長治市政府轉型發展的信心。長治市專門成立了發展LED產業課題組,邀請國內眾多光電學知名專家加盟,制定出臺了長治市半導體照明產業發展戰略規劃。按照這一規劃,整個項目完成需要30億元,這相當于一個富裕縣一年的財政收入。
政府的憂慮也是企業的擔心。在“山西煤老板”被異化的環境中,一個民營企業家沒有去炒房,沒有去一擲千金揮霍浪費已難能可貴,而要將從煤炭產業中獲取的資金投入到一個陌生的產業,無疑是一個巨大的賭注。周圍的一片質疑,曾使這位民營企業家一度動搖。
為了消除民營企業的疑慮和擔憂,長治市政府確立了以政府引導、企業參與、市場運作的發展思路,以財政資金作為種子資金,吸引和撬動民營資本融入高端產業;這在當年還是一個政策禁區。當時,由政府以資產運營管理公司的名義出資5000萬元參股,吸納長治南燁集團2億元,共同組建了長治高科產業投資有限公司,展開LED產業的前期和基礎性工作。
在LED產業發展中,長治市政府始終遵循了讓企業唱“主角”而不唱“獨角”的原則。圍繞項目建設,政府成立了“一線工作室”,“墻內事企業辦,墻外事政府管”,全力負責解決項目建設中遇到的土地、資金、電力、環保、手續等方面的問題,并按照產業園區進行整體規劃落實。在不到半年的時間里,LED封裝項目就完成了廠房建設、設備安裝,并生產出第一批產品。同時,繼續加大政府的政策引導和財政支持力度,鋪開了LED外延芯片和LED藍寶石襯底兩大項目,用3年的時間貫通了全產業鏈條,生產出了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照明產品和省內第一臺電視白板,實現了我省LED產業發展的重大突破。
企業家的社會責任和投資沖動,政府的有效引導和良好服務,使企業家幾年間相繼將27.5億元的資金從煤炭產業轉移到LED產業,資本優勢迅速積聚為產業規模優勢,并成為全國屈指可數的規模型產業園區,這也奠定了我省在全國LED產業布局中的地位。
【發展】從機會思考到戰略思考的升華
一半是火焰,一半是海水。這是當年LED產業發展的真實寫照,也是長治企業家的親身經歷。
2011年,長治光電產業園區的LED封裝項目竣工,這是我省LED產業的一大喜訊。但對企業來說,卻是花錢賺吆喝。
當時,LED照明項目已在長三角、珠三角等發達地區和大連、上海、深圳等發達城市形成規模,全國LED企業已突破3000家,我國也已成為全球的LED加工廠。一些地區對LED產業重點扶持、資金補貼乃至市場壁壘形成的無序競爭,帶給市場的是惡性的價格戰。
這對于剛剛進入市場的長治LED企業來說,產品成本過高、市場網絡不健全的弊端充分顯現。銷售渠道的不暢、拓展市場的乏力,使元器件大量積壓,企業連續數月虧損,產業發展陷入進退維谷的困境。
市場分化與重組的加劇,帶給企業的還不止這些。世界霸主在享受上游產業豐厚利潤的同時,加緊在華布局,而沿海發達城市的一些企業則把內地作為他們產業轉移或延伸的跳板,將尚不成熟的技術和產品拿到長治進行試驗,不但導致了關鍵項目的長期擱淺,還將長治拖進了一連串無休止的司法訴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