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智能電網是收集大數據的工具,并且是利用電網大數據的一種方式,而大數據則是解釋一切的全新范式。
維克托·邁爾-舍恩伯格,被譽為“大數據時代的預言家”,現任牛津大學網絡學院互聯網研究所治理與監管專業教授。曾任哈佛大學肯尼迪學院信息監管科研項目負責人,新加坡國立大學信息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咨詢客戶包括微軟、惠普和IBM等全球頂級企業。歐盟互聯網官方政策背后真正的制定者和參與者。先后擔任新加坡商務部高層、文萊國防部高層、科威特商務部高層、迪拜及中東政府高層的智囊。
“大數據開啟了一次重大的時代轉型。就像望遠鏡讓我們能夠感受宇宙,顯微鏡讓我們能夠觀測微生物一樣,大數據正在改變我們的生活以及理解世界的方式,成為新發明和新服務的源泉,而更多的改變正蓄勢待發??”
像維克托·邁爾-舍恩伯格(Viktor Mayer-Schonberger)說的一樣,開始邁向大數據時代的中國也在經歷著新的變化。一方面,大數據正在影響著商業、醫療、教育、科技、人文等中國社會的各個領域,人們對大數據揭示出的相關關系既興奮又有些茫然;另一方面,人們逐漸意識到數據不再是靜止和陳舊的,數據能巧妙地激發新產品和新型服務,對大數據的掌握程度可以轉化為經濟價值的來源。對于電網企業來講,如何擁有大數據,并將其轉化為提升管理、構建競爭力的有效手段,是值得思考的問題。舍恩伯格對大數據的洞見也許能給我們不少啟發。
《國家電網》:您曾經談到,在大數據時代,從現有的模式中找模式是有問題的,我們要用新思維來衡量一切。如何理解這個“新思維”?
舍恩伯格:我不記得說這句話的實際語境了,也許可以這樣來解釋:目前,我們是通過收集和分析盡可能少的數據來認識周圍的世界,因為過去收集和分析數據的成本高昂,而且非常耗時。這種做法在“小數據”時代是很合理的,但它無法向我們展示事物的全貌。隨著收集和分析數據的速度更加快捷,成本也更低,我們就不再局限于只看少量的數據,而是通過分析海量的數據,更加全面地把握事物的真實狀況,并開始理解它的所有復雜層面。
《國家電網》:同處大數據時代,不同國家的大數據變革是否會有各自特點?您覺得中國的大數據時代會是怎樣的?
舍恩伯格:盡管不同的國家在大數據的使用軌跡上會略有不同,但大數據本身并不會因國而異,就像重力法則不會因為在美國或在歐洲而變化一樣。這就給了中國一個巨大的機會。因為中國幅員遼闊、人口眾多,能夠產生海量數據,而且在中國,很多學生能接受到良好的數學教育,這讓他們擁有了收集和分析海量數據的能力,這些都是中國的巨大潛力。
《國家電網》:在中國,大數據運用較好的案例多出現在互聯網企業,傳統行業在大數據時代是否面臨更大的挑戰?對于傳統能源企業,特別是電網企業來說,大數據革命意味著什么?
舍恩伯格:大數據將會影響到所有的經濟部門,包括能源領域。全世界的能源企業近來都意識到,要在能源生產和分配中盈利已變得十分困難。但在能源數據中卻可以發掘大量的價值,比如可以了解能源的消費模式。這不僅能使我們更好地規劃能源生產和分配資源(這些本身成本非常高昂,如果能合理規劃就可以節省大量的資金),而且有利于節約能源,降低了客戶的能源消費成本。最重要的是,這可以在不減少經濟產出的前提下降低整體的能源消耗,由此改善環境,提高空氣質量。這也正是谷歌公司不惜耗資數十億美元收購一家智能溫控器廠商的原因。所以,電網企業的未來機遇就在于認識到其自身數據平臺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