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每年都有大量因各種人為活動導致的污染場地出現。據環保部今天公開的《污染場地修復技術應用指南》(征求意見稿)編制說明透露,全國不同類型的數萬家企業,將在未來幾年內實施搬遷,涉及的污染土地面積十分驚人,企業關閉或搬遷后遺留的場地在再開發利用時,存在較大的環境健康風險。
今年4月18日,環保部與國土資源部聯合發布了2005-2013年全國土壤污染狀況調查公報,結果顯示,我國工業企業用地中有高于30%的土壤受到污染。
指南編制說明認為,由于我國經濟高速發展,工業和城市廢水大量排放,工業廢渣、生活垃圾大量堆存或填埋,污水灌溉等人為活動,導致我國土壤污染日趨嚴重,環境污染問題日益突出,已經成為制約我國經濟發展的瓶頸。
“二十世紀90年代以來,我國較發達城市首先出現了大規模的污染企業關閉或搬遷的現象,并日益擴散到中小城市,目前城市中心區的污染企業搬遷已達到高峰期。”編制說明表示,由于城市中心區的企業多數建廠時間早,部分企業當時甚至未裝備環保設施,因而經過多年的生產活動,企業關閉或搬遷后遺留的場地在再開發利用時存在較大的環境健康風險。
編制說明表示,與大氣污染和水環境污染相比,我國土壤污染的環境管理嚴重滯后,至今仍缺乏全面系統的研究,污染場地環境標準體系還沒有建立起來,甚至還處于剛剛起步的初始研究階段。此外,我國還沒有形成有效的土壤污染綜合防治體系,包括法律法規與管理體系、風險評估標準體系、監測監控體系、土壤修復技術體系等。
編制說明稱,中國每年均有大量因各種人為活動導致的污染場地出現,但總體上我國工業場地污染的管理、風險評估及修復方面的工作才剛剛起步,對于修復過程中的技術選擇尚缺少規范和指導文件,選用不適當的修復技術不僅達不到修復目標,更有可能造成二次污染,對人體健康和生態環境產生更大的危害。
據此,環保部認為,目前我國亟需建立一套適合我國國情的土壤污染防治法規及標準體系。與此同時,據編制說明介紹,與國外相比,我國的污染場地修復啟動也比較晚,“2004年北京市迎接奧運會的地鐵五號線施工導致的‘宋家莊事件’,是開啟我國污染場地調查與修復的鑰匙。”編制說明透露,2004年上海開始籌備2010年世博會,專門成立了土壤修復中心,對世博會規劃區域內的原工業用地污染土壤進行處理處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