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6日,中國半導體行業協會在虎門舉辦了一場“集成電路產業發展相關課題”研討會。從2013年底開始,新一輪集成電路產業規劃的消息就開始成為資本市場相關概念的利好,不過時至今日,相關規劃和政策也沒有正式對外公布。
“部委領導已經到地方考察集成電路產業狀況,還特意表示地方政府不要太高調。如果本地有產業基礎,就繼續向前發展,如果原來沒有產業基礎,也就不要為了要中央財政資金硬要上馬一些項目。”近日,某地高新區工作人向記者透露道,本輪國家層面的集成電路發展突出了地方政府的作用。截止到目前,國家部委共認定過5個國家級集成電路產業園區和8個國家級集成電路設計產業化基地。
今年2月初,本輪集成電路政策下發的消息就在國內網絡上出現,文件名稱中帶有《綱要》字眼,文件號為國發(2014)4號文。
續2000年的國發18號文后,這次的國發(2014)4號文堪稱中國內地30多年來在集成電路產業領域的第四次嘗試。
“其實不用看文件的內容,大致方向和原則也能推斷出來。畢竟產業的真實狀況對于圈子里的人來說早就心知肚明,國家經濟體制改革的市場化方向也是明確的。”劉冬,一位中關村(000931,股吧)IT業人對記者表示。
“在設計領域,通信、衛星定位導航和計算機這三個產業鏈有國家信息安全的戰略需求,物聯網近年來被抬的很高,傳感器也會被重視。”劉冬向記者分析道。
從“十一五”開始到2020年,國家在中長期科技發展規劃綱要中設立了16個科技重大專項,01-03專項都與集成電路相關。
“五一前夕,寬帶移動通信專項發布了2015年的課題指南,看來國家科技重大專項還會繼續下去。”在劉冬看來,嚴峻的過去和現狀無法不令本輪國發(2014)4號文保持低調,“以設計為主的核高基01專項至今在國家科技報告網站上都查不到驗收通過課題的信息。中國移動上馬TD-LTE時要5模終端,沒有一家國內設計企業成功推出解決方案;國務院下發關于發展北斗定位導航產業的政策文件中都承認終端芯片的核心技術也還沒有掌握。”
“我注意到了今年以來媒體的報道,其實很多政策導向性的提法都是集成電路產業十二五規劃中就已經有的,比如鼓勵設計企業兼并重組,形成10家左右骨干企業等。”劉冬分析道。
多位業內人士也向記者證實,資源向重點骨干企業聚集而不是像以往那樣撒胡椒面是這輪政策的一個原則,甚至很多國家任務會直接交給這些骨干企業承擔。至于哪些是骨干企業,有業內人士對記者指出不會超過已經被列入國家規劃布局內的重點企業范圍。
作為一項享受10%所得稅率優惠的政策措施,國家發改委和國家稅務總局等五部委每兩年一次認定“國家規劃布局內重點軟件企業和集成電路設計企業”。2013年12月,國家發改委向各地印發了2013-2014年度重點企業名單的通知,但與以前不同的是,在通知中指出企業名單僅供內部工作使用,不得對外公開。
除財政科研項目等科技體制改革內容外,市場化運作的產業投資基金是本輪集成電路發展的一個新亮點。不過,記者在采訪過程中獲得的消息是,國家級的產業投資基金重點是支持集成電路制造領域,兼顧設計、封裝、裝備材料等環節;鼓勵各地方設立地方性集成電路產業投資基金。
“不知道新近成立的中央網絡安全和信息化領導小組對于本輪集成電路發展是否也會提出什么新的思路?比如有些所謂的國產CPU是在外國流片生產的,那難道不存在信息安全隱患嗎?”多位國內信息安全領域人士向記者透露,在信息安全概念的政策表述上可能會出現新的變化。
從2012年起,“安全可靠軟硬件”的提法開始出現在工信部的十二五規劃系列中;在當年的國發33號文中,曾作為國家戰略級目標的“自主可控”一詞沒有再使用。目前國內的信息安全產品“認證認可”體系則是由國家信息化領導小組在2003年提出的要求,國家網絡與信息安全協調小組建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