圍繞光伏,中國和歐盟你來我往“較量”又有了新動態。
中國商務部裁定自2014年5月1日起,對原產于歐盟的進口太陽能級多晶硅產品征收反傾銷、反補貼稅,實施期限為兩年。
不過,這一消息并未讓中國光伏市場顯得過于興奮。相比對歐盟“雙反”的實施帶來的利好,業內人士對今年中國分布式光伏建設目標的擔憂顯然更為突出。
2014年年初國家能源局下達的光伏發電年度新增規模顯示,全年計劃裝機量總規模為14.05吉瓦,其中分布式為8吉瓦、地面電站為6.05吉瓦,超過去年計劃數量的40%。
但是,從今年年初至今并無大型分布式光伏項目動工,日前國家能源局針對此問題表示—“若能形成商業模式,下半年可能在國內掀起裝機趕工潮”。
那么,這是否意味著中國分布式光伏又將重蹈地面電站的“大躍進”覆轍?
“趕工潮”勿重演
關于分布式光伏“趕工潮”的說法一出,立刻引起四方嘩然。
截至目前,今年國內分布式光伏的建設數量極少,整體進度并不樂觀。在2013年國家確定的首批分布式光伏應用項目中,首個開工項目,山東淄博高新區50兆瓦在不久前才正式投入建設。
按照此種發展趨勢,下半年中國分布式光伏必須經歷一場“大躍進”似的建設才能完成既定的8吉瓦任務。
中國可再生能源協會副理事長孟憲淦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建設至少需要運營25年的分布式光伏電站,必須將質量放在第一位,切勿為了完成目標而盲目趕工。
目前,在已建成的中國西部大規模光伏地面電站中,不乏當初為了爭取更高的上網電價而“搶裝”的項目。
2011年8月國家發展改革委曾宣布,自當年7月1日以后批建的光伏項目,上網電價定為1元/千瓦時,而在這之前核準建設的項目上網電價為1.15元/千瓦時。
“為了趕上比較高的上網電價,西部各省出現過好幾次"搶裝"建設光伏項目的高潮,拼命縮短建設周期!泵蠎椾普f。
在中投顧問新能源行業研究員蕭函看來,當初各地方政府為了力推新能源產業,在基本配套措施不健全的情況下盲目上馬光伏電站的做法,正是使得下游環節產能過剩問題瞬間爆發的重要原因。
這種“搶裝”的風潮直接造成中國西部光伏電站如今存在諸多質量問題,孟憲淦質疑道:“這些電站能否在25年的生命周期中完成發電任務?”
4月28日國家能源局公布的數據顯示,截至2013年年底,全國累計并網運行光伏發電裝機容量1942萬千瓦,全年累計發電量90億千瓦時。
記者據此算了一筆賬:2013年每1千瓦的光伏裝機容量年平均發電463.44千瓦時;而截至2013年底中國火電裝機容量為8.62億千瓦、全年發電量4.19萬億千瓦時,1千瓦火電裝機年平均發電4860.79千瓦時—兩者之間發電量的多寡高下立見。
“過去總是一味追求裝機容量的大小,其實真正應當重視的是發電量的多少。我國光伏產業在檢測、驗收管理等方面原本就存在著短板,一定要保證項目質量才能發展分布式光伏,不能一次又一次出現"搶裝"而不顧質量的風潮!泵蠎椾普f。
融資與產權都是問題
為何今年上半年中國分布式光伏建設如此緩慢?對此,蕭函對記者指出:“我國分布式光伏雖然呼聲很高、目標遠大,但實際發展過程中并沒有實現多大的經濟效益!
“中國分布式光伏的發展仍面臨融資、并網、屋頂資源有限等問題!敝猩糖閳缶W產業研究院能源行業研究員王健也對記者表示。
目前,缺乏融資平臺已經成為中國分布式光伏發展面臨的首要難題。
能源局新能源司副司長梁志鵬在近日召開的光伏發電銀企溝通會上表示,金融機構要與光伏企業合作,研究當前分布式光伏發電投融資風險點的識別和防范措施,國家能源局也將完善銀企溝通交流平臺,為光伏發電的投融資提供政策保障。
此次能源局組織召開如此高規格會議,一方面顯示政策對推動分布式光伏的決心,另一方面也凸顯出融資的確遭遇到不小的阻礙。
我國光伏企業開發建設分布式電站項目,大部分資金來自于政策性銀行及商業銀行貸款,一旦銀行停止對光伏企業放貸,企業就會遭遇“錢荒”,電站建設很難再進行下去。
王健指出,融資難與分布式電站資產的價值不被銀行所認可有關。如果金融體系不把電站視為真正的資產抵押品,開發商將難以就分布式光伏項目融資。
此外,分布式光伏建筑物的產權界定難,也難以尋覓合適的屋頂!肮夥娬窘洜I時間通常為25年,但屋頂所屬企業卻可能面臨3年或5年出現更替甚至倒閉的情況。”王健說。
更為關鍵的是,國內大部分屋頂承載條件并不符合分布式光伏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