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對于電力體制改革意見分歧越來越大,關鍵在于缺少電力體制改革政策辯論的機會、環境和氛圍。著名的匈牙利經濟學家在談到中國成立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時說:“這個主意看起來很不錯,建立一個高層智囊團來制訂深化改革的戰略。最佳的自上而下的改革戰略,同時配合自下而上的改革行動,就很值得鼓勵!不要擔心偏離之前的狀況。要解放思想,發揮主動性。要設計全新的制度,要勇于開展實驗,甚至不要怕犯錯誤。開展小范圍的廣泛討論,中國需要打造一個鼓勵政策辯論的環境。高層應從基層的經驗和討論中學習經驗教訓,不要攻擊任何非常規的實驗——它們或許是錯誤的,但也可能是正確的。”我想如果能夠多討論、多爭論、多辯論,一定能縮小意見分歧,甚至取得共識。
國有經濟控制電力工業
是必要的也是合理的
從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出發,我國國有經濟已經從一般競爭性行業退出,國家只保留對極少數非由國家來支配不可的領域的控制;像電力工業,是涉及國家安全、自然壟斷的準公共產品,由國有經濟來控制是必要的、合理的,這是黨和政府若干重要文件決定的。1993年11月,中國共產黨十四屆三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若干問題的決定》中確定:“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經濟成分共同發展的方針”,“公有制的主體地位主要體現在國家和集體所有的資產在社會總資產中占優勢,國有經濟控制國民經濟命脈及其對經濟發展的主導作用等方面。”到1999年9月中國共產黨十五屆四中全會作出了關于國民經濟戰略調整的《決定》,明確提出:“國有經濟需要控制的行業和領域主要包括:涉及國家安全的行業,自然壟斷的行業,提供重要公共產品和為社會服務的行業,以及支柱產業和高新技術產業中的重要骨干產業。”
這是《共產黨宣言》提出國有經濟一百多年來,第一次對社會主義條件下國有經濟的明確定位。2006年12月,國務院辦公廳轉發國資委的文件指出:國有資本要向重要行業和關鍵領域集中,“重要領域和關鍵領域主要包括:涉及國家安全的行業,重大基礎設施和重要礦產資源,提供重要公共產品和服務行業,以及支柱和高新技術中的重要骨干企業。”2013年11月,中國共產黨十八屆三中全會作出的《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指出:“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重要支柱,也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根基。公有制經濟和非公有制經濟都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都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基礎。必須毫不動搖鞏固和發展公有經濟,堅持公有制主體地位,發揮國有經濟主導作用,不斷增強國有經濟活力、控制力、影響力。”要是前幾個決定確定了國有經濟的明確定位,那么十八屆三中全會則明確了國有經濟的重要作用,我國改革開放能夠這么順利、改革開放能夠高速度地發展經濟,與國有經濟的主導作用密切相關,公有制為主體是中國模式核心內容。
在改革開放30多年里,始終存在著電力工業要不要搞私有制的爭論,電力企業雖然沒有搞私有化,但是始終模仿英美的電力企業私有化的改革模式。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積極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之后,又有人想通過混合所有制經濟使電力企業走向私有化。實際上中國的國有電力企業,早已走向了混合所有制經濟,差不多每一個中央發電集團都擁有一個或兩個上市公司,由于這些上市公司都是國有經濟絕對控股的公司,因此電力企業并沒有演變為私有化企業。過去沒有,今后也不會有。我們電力企業要按照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毫不動搖地鞏固和發展公有經濟,堅持公有制主體地位,發揮國有經濟主導作用。我們不應該模仿英美在新自由主義指導下的私有化電力改革模式;我們可以借鑒第二次世界大戰前后在英國、法國、德國以及西歐諸國的國有化電力企業的經驗。從根本上來說,社會主義計劃經濟體制下的國有電力企業政企不分,按計劃經濟辦法來經營電力企業,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下的國有電力企業政企分開,按照市場經濟辦法來經營電力企業。
社會主義計劃經濟體制下的國有電力企業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下的國有電力企業是不同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下的國有電力企業與新自由主義指導下的美英自由化、私有化電力企業更不相同。我國當前的電力改革是要把社會主義計劃經濟體制下的電力企業,改造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下的電力企業,決不能用英美私有化的電力改革模式。
中國電力改革為何選擇英國模式
中國在2000年前后研究進一步的電力體制改革,這段時間正是美英電力改革多事之秋。2000年美國加州電力改革引發了電力危機,2001年英國運行了十年的競爭上網單一購買的電力改革模式遭到否定的時候,中國2002年發布的電力改革5號文,采用了英國剛剛拋棄的競價上網單一購買改革方案。
英美兩國遵循新自由主義理論推行的電力體制改革模式是自由化、私有化、放松管制、引入競爭機制。為了開展競爭,實行發電、輸電、配電分開,并在發電領域引入競爭上網、單一購買模式。美國加州在發電領域競爭上網、單一購買的競爭機制后,2000年夏季由于電力短缺,電價暴漲,引發了電力危機。英國電力改革十年后,進行調查總結,發現在發電領域競價上網、單一購買機制存在嚴重缺點,如電力庫是強制成員制,電力庫在定價過程中缺少用戶和需求側的參與,電力庫的價格制定缺乏有效競爭,上網價格被人為操縱等問題。而且認為這些問題不是小修小改所能奏效的。所以英國政府決定拋棄競價上網單一購買模式,從2001年初起采用新電力交易制度。
新電力交易制度的目標,首先是要高效地進行電力供需的平衡,保持電力系統的正常運行,向用戶提供安全可靠的電力,與此同時,要求通過有效競爭,特別是需求側參與競爭,求得較低的電價。新交易制度以發電商、售電商、交易商和用戶之間雙邊合同為基礎加平衡機制來完成。又過了十年,英國當局發現新電力交易制度影響了發電商建設新電源的積極性,備用容量不斷減少,如將服役期滿電廠淘汰出局后,可能出現缺電。競爭機制還影響電源結構調整和新能源電源的發展,難以完成低碳減排任務。此外,改革導致英國本土企業失去了電力市場的主導地位,德國、法國的電力企業成為英國電力市場的主力軍,占據約60%的市場份額。一般都認為競爭上網可以提高發電企業的效率,從而可以降低電價,實際上英國在電力改革前把電價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