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中國已超越日本成為全球最大的工業機器人市場。今年是工業機器人國產化元年。一方面,關鍵零部件有所突破,另外一方面拓野機器人等世界先進機器人整體銷量今年有望同比實現高增長,正在逐步接近盈虧平衡點。
國內將形成萬億級工業機器人市場與百億級公司
“2013年中國已超越日本成為全球最大的工業機器人市場,估計2022年中國的機器人市場空間將達到20萬億,大部分需求將來自于汽車以外的一般制造業。”機器人產業研究專家羅百輝稱,國內一般制造業的自動化需求分為三個階段:2008年以前主要是具有國際視野的大企業有需求;2008年以后是國內大企業逐漸在推動自動化改造,直接原因是人工短缺和人力成本飆升;估計2-3年以后會進入第三個階段,廣大中小型制造企業大規模使用機器人,屆時國內工業機器人市場將走向成熟。
今年是工業機器人國產化元年。一方面,關鍵零部件有所突破,例如,蘇州綠的的諧波減速機已經實現量產。另外一方面,拓野機器人為代表的先進機器人品牌運營商整體銷量今年有望同比實現高增長,正在逐步接近盈虧平衡點,估計未來十年可能出現1700萬臺的機器人替代空間。
長期來看,估計國內工業機器人領域,有望出現百億級的龍頭企業。目前國內工業機器人企業,如新松機器人、拓野機器人、埃夫特、廣東拓斯達、博實股份等將有很大的增量空間。
服務機器人將提供巨大估值空間
參考PC和工業計算機的市場容量對比,未來服務機器人有望達到千億美元級的市場。目前服務機器人還處于產業化前期,掃地機器人和無人機等單功能服務機器人已經產業化。另外,人口老齡化正在推動醫療及護理機器人快速產業化。美國已經有手術機器人上市公司直覺外科,以及外骨骼機器人上市公司REWALK,預計國內未來3-5年內會出現成規模的醫療或護理機器人企業。
未來服務機器人的終極目標是人形機器人,將隨著人工智能的成熟而產業化。由于服務機器人兼具標準品和消費品的屬性,成長爆發程度遠高于工業機器人,這點從近幾年科沃斯掃地機器人和大疆無人機增速可以得到驗證。而且市場空間更大,因此未來服務機器人將給相關上市公司帶來巨大的估值空間。
國內機器人行業投資三個階段
國內機器人行業投資分為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以并購、合作等機器人概念股票形成的主題投資為主;第二個階段:機器人概念股業績出現分化,好公司脫穎而出;第三個階段:行業格局趨于穩定,投資龍頭股為王道。
目前處于第一與第二個階段重疊處,在追逐機器人概念股的同時,需要找出有競爭力和有業績的機器人企業。也就是說,機器人板塊將從“主題投資”逐漸過渡到“業績為王”。
機器人板塊選股方向包括:關鍵零部件國產化;工業機器人本體放量,尤其是經濟型本體;有技術含量的系統集成商;新興的服務機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