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制造2025規劃》的推出,目的為為推動我國從制造大國向制造強國的轉變,即到2025年步入制造強國行業,到2035年時趕超德國、日本。發展的過程需要數控系統技術作為動力的源泉。數控系統是數控裝備的"大腦”。數控系統技術決定著數控機床的性能、功能、可靠性的關鍵因素。數控系統技術廣泛應用于汽車、航空航天以及軍事工業等領域,它決定一個國家制造業的發達程度,是決定一個國家在精密制造成就的制造的高尖技術。從制造大國轉變為制造強國有很多途徑,大力發展數控系統技術則是重要道路之一。
《中國制造2025規劃》的推出,目的為為推動我國從制造大國向制造強國的轉變,即到2025年步入制造強國行業,到2035年時趕超德國、日本。發展的過程需要數控系統技術作為動力的源泉。數控系統是數控裝備的“大腦”。數控系統技術決定著數控機床的性能、功能、可靠性的關鍵因素。數控系統技術廣泛應用于汽車、航空航天以及軍事工業等領域,它決定一個國家制造業的發達程度,是決定一個國家在精密制造成就的制造的高尖技術。從制造大國轉變為制造強國有很多途徑,大力發展數控系統技術則是重要道路之一。
一、 國產數控系統技術發展
我國對數控系統技術的研究起始于1958年,科研院、高校和少數機床廠開始了數控技術的研究,由于國內電子元器件等相關技術落后,對其的特點、發展缺乏認識,基礎薄弱,始終沒有大的突破,數控產業的發展更是裹足不前。
改革開放后,“六五”、“七五”“八五”連續三個五年計劃,引進國外數控系統技術,消化和吸收,并組織科技攻關,利用先進的數控裝置、主軸和伺服驅動等硬件技術,國產數控系統技術發展有了質的飛躍,在吸收國外新進的數控系統技術同時,我國自己的品牌逐步誕生,然而引進不是最先進數控系統技術,與國外的競爭處于不利地位。“九五”期間是數控系統技術產業化階段,基本掌握了現代數控系統技術,建立了數控研發、生產基地,培養了一批數控專業人才,初步形成了自己的數控產業。
近年來,隨著數控系統技術的不斷發展,國產系統中、低檔的性能、功能和可靠性已大幅提高,縮小了與國外的差距。從技術層面來看,國產中、低檔數控系統已基本能夠滿足國內生產數控機床的技術要求,國產高檔系統如五軸聯動數控系統技術統也得到一定程度的發展。然而數控系統技術上的突破并不等于市場上的突破。特別是在數控系統技術正朝著智能化、開放式、網絡化方向發展的今天,日本發那科和德國西門子等國際廠商生產的能夠實現多軸、多通道、高速和高精度切削、復合化加工的數控系統已經在市場上暢銷,而我國數控的產業化卻依然無法消除國內用戶對國產系統可靠性的疑慮。尤其是在高端領域,國產的高檔數控系統只占年購買量的較低,大量的高性能系統仍然依賴進口。
二、國產數控系統技術突破與未來
近年來,一些優秀的國內數控系統制造企業異軍突起,在中低檔經濟普及型競爭激烈的市場中,國產系統的市場占有率逐年提高。高檔系統雖然與國外的系統有一定差距,但是在隨著關鍵數控系統技術逐步突破,差距正在逐步縮小。
總線式數控系統技術
總線處于設備的底層,有協議簡單、容錯能力強、安全性好、成本低的特點,不僅能使系統與外部裝置之間高速傳輸大量的數據,從而滿足高精高速的加工需求,而且能簡化系統便于擴展。為了實現國產數控系統現場總線的標準化,“數控系統現場總線技術標準聯盟”制定了NCUC-Bus現場總線(Numerical Control Union of China-Bus中國數控聯盟總線),現場總線在數控領域的應用日趨廣泛,總線型數控系統成為目前中高檔數控系統的主流。
國內主流的廠商都推出了自主研發的總線式數控系統。例如,華中8型全數字總線數控系統基于NCUC工業現場總線技術;沈陽機床集團的飛陽數控系統是一款基于總線技術和Linux平臺之上;大連光洋數控最新研發的新一代模塊化全數字總線開放式高檔數控系統,采用通用PC+PCI-GLINK控制卡+總線式一體化電機的硬件結構;廣州數控推出的高檔數控系統則配備了GSK-Link工業以太網總線作為數據控制通信通道實時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