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3D打印和機器人已經不再是一個陌生的話題,作為現在最熱門的兩個科技詞匯,已成為當今世界科技發展的一個重要方向,或許會改變全球制造業的格局。
提起3D打印技術,從字面意思就是立體打印,運用粉末、金屬、陶瓷和塑料等不同的原料,以三維設計圖形的數據為基礎,將數據轉換成實物的快速制作技術。而智能機器人顧名思義就是擁有發達的“大腦”,能夠進行思考和反應,是一個獨特的進行自我控制的“活物”。
用機器人替代勞動力,成為未來制造業發展的一個必然趨勢。3D打印和智能機器人已經被越來越多的人所關注和接受。東莞市機器人技術協會副會長羅百輝表示,當前“用工荒”正在侵擾著中國企業,隨著勞動力成本的提高,中國以往的“人口優勢”政策已經蕩然無存,企業競爭優勢-勞動力廉價已經不復存在,眾多企業紛紛轉型,勞動力不得不依靠智能機器人來替代和補充,它已經成為制造業快速發展的“催化劑”。目前,智能機器人在國內主要用于模具生產、機械制造與加工以及零部件的制造等,過程有打磨、搬運、拋光等。未來幾年,智能機器人將迎來發展的黃金時期。
關于3D打印,是最近幾年的熱門概念,是時代發展到一個階段的必然產物,但它卻不是新的技術,早在上世紀七八十年代,我國許多高校和研究所就開始研究,專業術語當時被稱為“快速制造”和“增材制造”。
雖然3D打印在機械制造與加工中與傳統制造工藝相比有一定的優勢存在,比如制造周期短、可制造復雜零件等。但是從目前3D打印的工藝來看,存在一些劣勢。許多了解并看到過3D打印機工作過程的人都了解,3D打印的過程就是材料一層一層往上堆積累加的過程,試想一下,不同的材料,不同類型的零部件每一層都需要不同的工藝參數,在打印過程中機器出現問題時,系統無法自己識別和處理,會出現一系列意想不到的問題。所以3D打印技術還需要進一步的改進,我們的任務任重而道遠。
大家對智能機器人和3D打印應用有了一定得了解,有沒有想過,如果3D打印技術和智能機器人結合在一起,讓它們把各自的優勢發揮的淋漓盡致,那將會有很大的威力,可以無所不能,顛覆未來制造業,真正能夠推動“第三次工業革命”的到來。廣東拓斯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吳豐禮發現了這一塊“寶藏”,并進行了大力推廣和實際應用。
目前,3D打印智能化已經不是那么遙不可及,大家可以試想一下,如果在3D打印全程無人參與,它隨時可以調整自己的工藝參數,能夠對系統的異常反應做出識別和正確判斷,像機器人一樣具有可控行為,提高零件的打印精確度,那么3D打印可以加快在制造業領域的普及性。
據了解,國中國制造業自動化整體解決方案運營商廣東拓斯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東莞最早涉入3D打印行業,致力于推進3D打印的智能化技術的高新技術企業,目前已經研發出了同軸智能隨動送絲和送粉熔覆專*技術,進而研發出了智能型復合金屬3D打印機,用于航空、航天和汽車等的模具快速成型和制造。
目前3D打印無所不能,但是在打印過程中耗費了不少人力,例如打印出零件后,得用人工進行打磨、鉆孔、修剪等,仍然耗費著大量的人力和物力,成為3D打印與自動化生產的一大阻力。拓斯達正在研發一種叫做“全自動化機器人3D打印機(fully automated robotic 3Dprinter)”,不需要耗費人力的情況下可以完成零件的打印。
據了解,此3D打印機有兩個六軸機械手臂(主與副)負責在生產過程執行特定任務。其中主機械手臂的主要目的是支撐那些正在經由FDM制程或擠壓機打印的零件,然后讓它們在不同的工具頭(負責打磨、鉆孔等工序)之間移動;副機械手臂可協助撿拾與布置那些零件、壓力測試硬件、外加線路,并與主手臂協同合作調整那些零件擺放的方向。
目前,智能制造已經成為國際新一輪的爭論熱點,具有學習和控制能力的3D打印機已經不再是天方夜譚,“機器制造機器”是制造業發展的一個必然趨勢,隨著3D打印機和智能機器人的結合,將一定程度上改變國內的制造業格局,并且將開創一種全新的商業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