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個月,我們一直提心吊膽,壓力確實大,”金華換流站副站長歐陽震參加工作已經9年,幾乎與特高壓事業共成長。±800千伏溪浙工程自7月3日投運后,不僅在世界上首次實現單回路800萬千瓦滿負荷,還實現了840萬千瓦過負荷試運行。
像繃緊了弦的彎弓、像拉到盡頭的皮筋,滿負荷運行狀態下磨合,即便他這個見多識廣的“老師傅”也不敢有一絲一毫的倦怠。8月4日,記者來到金華換流站,探尋“滿月”的溪浙工程如何完成浙江省今年預計最大負荷的12%。
關鍵線路不容失,定時巡檢無死角
在金華換流站調控室,一幅500千伏交流場監控畫面顯示了電力消納情況:10條500千伏出線中,有四條線路送往金華地區雙龍變,負荷共計4670兆瓦;另外兩條線路送往金華丹溪變,負荷2122兆瓦;還有兩條送往麗水地區萬象變,負荷724兆瓦。最后兩條線路,直通福建省寧德變。這是兩條“身份特殊”的線路。畫面顯示,兩條線路有功功率一正一負,合計僅2兆瓦,而無功更是呈現負值,表示是寧德變一側輸入無功。“這兩條線路的意義不限于供電,更在于這是華東電網與福建電網聯接的唯一通道,一旦中斷,福建電網將成‘孤島’。而寧德變有核電、火電接入,算是電源側,不一定需要電力饋入,”運行人員解釋。
溪浙工程在設備國有化方面,特別是直流主設備國產化率達到84%,首次實現了高端換流變壓器自主研發和設計制造。與此對應,運維工作也需要進一步積累經驗。
歐陽震介紹,運維人員早在建站過程中就提前介入,熟悉設備之間的同與異,盡量縮短磨合期。根據實際情況,他們還從防汛、防雷、防臺風,一直到人員、設備、技術監督管理等方面制訂了詳盡措施。“我們每天、每周、每季都要按照周期開展日常巡視,同時,金華換流站在技術方面也代表了當前國內最高水平。”
以巡視工作為例,目前,金華換流站每天都要對五千左右測溫點進行監測。此外,作為一項創新之舉,金華換流站特別安裝了“閥廳智能巡檢機器人系統”。換流閥放置在密閉的閥廳中,是直流輸電工程的核心設備,運維人員只能在隔離欄外的狹窄通道上進行監測,而一些設備接口會因角度問題而游離在視線外。
歐陽震解釋,“閥廳智能巡檢機器人系統”利用閥廳四周的150個自動移動攝像頭,可做到無死角監測。這些攝像頭可按照程序自動對換流閥展開可視光監測和紅外線測溫,每四小時“掃射”一遍,每輪“掃射”一個小時,不需人工干預。一旦出現異常,系統會自動報警且自動鎖定跟蹤異常點。
在全過程全方位努力下,金華換流站雖然地處山中,但是周到的選址方案和完備的排水系統,完全排除了臺風及山洪隱患。雖然雷雨頻繁,但是全面布置的避雷針,極大降低了雷電影響。雖然投運剛剛滿月,但是充足的運行經驗、高精的技術手段、完善的管理措施,基本保證了全站平穩有序運行。
“測體溫”串聯“量馳度”查體式運維掣熱魔
臺風“麥德姆”剛過境,浙江金華地區又恢復了桑拿天。8月4日,國網金華供電公司輸電運檢室劉亞軍和杜山正頂著36攝氏度高溫,在±800千伏直流特高壓賓金線桿塔下進行紅外測溫。
“天氣越來越熱,我們不是在特巡,就是在測量測溫,整天圍著特高壓轉,周末也沒有空閑。”說起特高壓運行,測量人員劉亞軍暫時放下手中的工作,趕緊補充道,“現在寧可其他線路稍微放一放,也要優先保障特高壓及送出500千伏線路的安全。”
金華地區是特高壓賓金線的受電端,所轄特高壓線路不算長,只有67基桿塔和40余公里線路,但金華公司輸電運檢室每天都要對這段線路以及10條500千伏送出線路進行巡視,并做到“每日一報、每周一報、每月一報”。“我們還編了一本特高壓運維手冊,所有的測量要求都一一明確”,劉亞軍介紹。
目前,在氣溫超過35攝氏度,或者線路輸送負荷超過額定負荷90%時,運行人員都要運用紅外測溫儀對所轄25基耐張塔引流聯接點、導線壓接管等聯結部位安排測溫,以排除一切日常巡視不易發現的電氣隱患。
此外,經緯儀和全站儀也是運行人員的常用工具。溫度越高,負荷越大,導線弧垂就越大,可能造成對地和房屋、樹木距離不足,影響線路運行。對此,運行人員要使用經緯儀對大負荷、高溫條件下的導地線馳度、交叉跨越和風偏點進行測量。
在傳統技術手段之外,在線監測和視頻監控成了線路運行人員的新寵。目前,金華公司積極籌劃組建兼職值班隊伍,對線路沿線大棚區、易發生外力破壞點、易發生山火的高山段等關鍵區域實行不間斷值班監測。據了解,賓金線本體的在線監測裝置也將在近期組織安裝。
更加高精尖的手段就是直升機巡線了。賓金線投運初期,國網通航公司就使用直升機對全線進行了巡航,運用望遠鏡、照相機、機載可見光鏡頭等設備記錄了線路走廊內的樹木生長、房屋建筑、地理環境、交叉跨越、臨時施工和桿塔基礎等信息,為后續運行打下了良好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