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2014第七屆中國(江蘇)國際風電產業發展高峰論壇暨第二屆江蘇省中小企業風電產業協作配套對接會在如東舉行。國家相關部門以及風電企業、科研機構專家和來自英、德等國家掌握全球風電先進技術的權威300多人,一起共商風電發展大計。
“江蘇加快建設‘海上三峽’,商機就在家門口,加快裝備配套產業發展刻不容緩。”省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產業合作處處長王忠宇說。
如東海上風電全國領先
“2003年,我第一次到如東,給全國第一個風力發電特許權項目投產加油鼓勁,這次來一看,了不得,全縣近海、潮間帶風電裝機容量達到百萬千瓦,累計并網發電79億千瓦時,占了全縣用電量的一半。”對如東綠色能源之都的快速崛起,原中國可再生能源規模化發展項目辦公室主任周鳳起說。
569臺高高聳立的風機,沿著如東海堤排隊,迎候取之不竭的風資源,吸引10多家企業投資建設的近海風電場,綿延60多公里,蔚為壯觀。在建及正在開展前期工作的風電項目總裝機容量還有155萬千瓦,總投資200多億元。作為江蘇風力發電“海上三峽”工程的主戰場,2011年,隨著海上龍源風電場的并網發電,如東誕生全球首個潮間帶風電場。今年5月,中水電投資建成的如東第二個潮間帶風電場并網發電。
如東是全國海上風力發電的試驗場,海上風電總裝機容量最終目標是440萬千瓦。周鳳起說:“海上風電,如東是真正的全國領先。”
風電裝備產業成“金礦”
2003年底,中國風電裝機只有50萬千瓦,排名世界第十,到2013年并網容量達到7700萬千瓦,吊裝容量超過9000萬千瓦,成為世界第一風電大國。
周鳳起是我國可再生資源規模化利用規劃的起草者之一,作為國家發改委能源研究所高級顧問,他在闡述我國風電產業政策時透露,到2015年,我國風電裝機容量目標是一億千瓦,到2020年,風電裝機容量將達到兩億千瓦。
“這1.23億千瓦的裝機潛力,蘊藏著巨大的裝備產業商機。”省可再生能源發展項目辦公室主任許瑞林說。
“加快國際化步伐,開展對外技術合作,增強中小企業的國際競爭力。”邀請掌握海上風力發電設備制造領先技術的英國公司前來開展合作的省可再生能源行業協會秘書長操更生告訴記者,省政府出臺的《江蘇省“十二五”戰略性新興產業推進方案》,要求以風電場規模化建設帶動風電裝備產業發展,實施重大科技攻關,加快科技成果轉化和重點產品開發,推進風電裝備規模化、標準化、系列化。到2016年,風電產業銷售收入超過2000億元,建成全國領先、躋身世界前列的風電裝備研發制造和規模應用示范基地。
“一個10萬千瓦的海上風電場投資20億元,主機耗資占三分之一,踏筒、導管架等配套產品占投資額的10%,按照1000萬千瓦海上風電場的裝機容量計算,做做配套產品的市場份額就有200億元,加上陸上風電,配套產業超過1000億元,這塊蛋糕很大。”如東縣能源局副局長周華說。
加快創新,中小企業也能“分杯羹”
從江蘇龍源如東潮澗帶海上風電場到新疆阿拉山嶺風電場,都有中天科技集團的新能源電纜。中天不僅建立一流的研發團隊,開發自主知識產權的精品,還相繼在南通、上海、廣州、沈陽、西安等開設工廠,每年銷售聚氯乙烯絕緣電力電纜、架空絕緣電纜、通信電源用軟電纜、海底光纜及接頭盒等附件產品,斬獲幾十億元。
與中國風電產業高速發展相比,主機制造業大多依賴進口,國外企業還在搶占配套產品市場。“最近,國家出臺了減低融資門檻等一系列扶持政策,鼓勵中小企業創新發展,老板要善于與風電場對接,敢于攀登技術高峰,切得一塊屬于自己的蛋糕。”省可再生能源行業協會秘書長操更生舉例說:“如東神龍公司安裝風電機組,一年賺回一個億,說明只要掌握世界先進安裝技術,同樣有蛋糕吃。”
近幾年,南通市與全省100多家風電產品制造企業表現不俗,但核心競爭力遠不如人。這次論壇主辦方不僅邀請全國30多家風電場與風電配套產品生產企業對接,還邀請國內外頂級專家,舉辦風電裝備關鍵技術、風電配套產業等專場講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