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以來,中國反壟斷執法持續發力,進步明顯,但同時也面臨著執法力量薄弱和執法經驗不足、執法透明度有待提升、“三龍治水”格局有待優化等諸多挑戰,同時,不少公眾呼吁反壟斷調查盡快向水電、石油、天然氣、銀行、房地產等領域開刀。
專家表示,受困于反壟斷力量有限等原因,反壟斷執法工作不可能“全面開花”,也不可能“一口吃個胖子”,所以需要一步步展開,盡快進入常態化,逐漸擴展到所有行業領域。
執法力量薄弱“三龍治水”格局待優化
時下正在轟轟烈烈進行的反壟斷風暴,以及國務院反壟斷委員會專家咨詢組成員張昕竹被解聘事件,讓中國的反壟斷執法備受國內外關注。審視中國反壟斷事業進程可以發現,雖然自2013年以來反壟斷執法頻頻重拳出擊,取得了不少突破性進展,但仍然面臨著諸多挑戰,其中一大挑戰就是執法力量薄弱,難以滿足當前日益增長的執法需要。
目前,中國主要有國家發改委、國家工商總局和商務部三家反壟斷審查執法結構,其中,發改委主要負責價格壟斷查處;工商總局負責除價格以外的壟斷查處,主要是壟斷協議、濫用市場支配地位、濫用行政權力排除限制競爭的反壟斷執法;而商務部則負責經營者集中審查。
以國家發改委為例,2011年,國家發改委價格監督檢查司更名為價格監督檢查與反壟斷局,設立三個專門從事反價格壟斷的處室,僅有數十人的編制。三家機構的人員數量根本無法與美、歐等成百上千人的專業執法隊伍相比,數據顯示,美國司法部反壟斷局去年一年就發起了92項反壟斷調查。
國務院反壟斷委員會專家、中國政法大學教授時建中表示,三個執法機構的人員相對有限,難以覆蓋到所有的壟斷行為,因此,加強執法隊伍的建設顯得更為迫切,在不斷加強執法隊伍能力建設的同時,當務之急是較大幅度地充實執法隊伍,盡快達到與執法任務相適應的規模。
國家發改委價格監督檢查與反壟斷局局長許昆林今年接受中新網記者采訪時也坦言,雖然過去幾年中國反壟斷執法力量和執法經驗持續提升,但中國的反壟斷執法仍在起步階段,人手不足,“今后反壟斷工作的發展,肯定需要加強這個隊伍,所以擴充人員是在所難免的”。
除了人數的增加,很多業內人士還希望優化當前“三龍治水”的格局,建議合并成一個統一的反壟斷機構,以增強執法權威性,節省執法成本,同時防止相互推諉。
時建中表示,反壟斷執法機構的職能劃分不是非常嚴格,在調查價格壟斷行為中可能會發現非價格壟斷行為,同樣,在調查非價格壟斷行為并不排除會發現與價格壟斷有關的行為,如果一個案子派生成兩個,那么這既對執法成本是一種浪費,對于企業來說還要配合兩家機構,成本也會太高。
事實上,在全世界范圍,除了美國由于歷史原因有兩個反壟斷執法機構外,其余國家和地區都只有一個或者只有一個主要的機構承擔反壟斷執法工作。許昆林也表示,今后建立一個相對獨立、強有力、統一的執法機構是大勢所趨。至于什么時候實現,應該根據反壟斷工作的需要和發展來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