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一種綠色高端制造技術——3D打印技術迅速發展,并被國內外關注。這一新興產業的發展,為企業帶來了商機。特別是在我國,越來越多的企業積極布局進入3D打印行業。
廣東拓斯達科技股份人限公司作為廣東產業界的一匹“黑馬”,已經瞄準3D打印在制造領域的廣闊市場,開始探索可持續發展的商業模式。據咨詢人士羅百輝稱,拓斯達公司規劃,以3D打印、機器人為核心,集技術研發、材料合作生產、自動化裝備生產線、教育培訓、應用服務及全產業鏈開發為一身,形成了一個完整的產業鏈條,目前正在大嶺山鎮規劃投資再造一個新產業園區。
最新的消息顯示,拓斯達正在籌建珠三角最具規模的3D打印智慧工廠,預計8月投產,屆時將可為珠三角制造企業提供各種3D打印外包服務,快速制造各種創意產品,助力產業轉型升級。
由于3D打印機帶有機器的稱謂,國內不少地方將其視為新興裝備制造行業,從生產制造入手發展該產業。
隨著美國有關3D打印的代碼專*在前幾年到期放開后,3D打印機的生產已經變得非常容易,這也正是近年來3D打印技術在全球掀起應用熱潮的一個重要原因。
為緊抓3D打印的發展機遇,拓斯達科技公司高薪聘請了加拿大黃教授加快3D打印設備及材料的產業化。國外生產的3D打印機高達幾十萬元,而拓斯達3D打印機平民價格,讓中小企業和普通老百姓都用得起,也大大促進了3D產業的發展。廣東省內從事3D打印業務的廠商和企業數量并不少,市面上的3D打印設備價格更是從幾千元到上千萬元不等,行業競爭逐漸增大,像拓斯達一樣真正具有技術和服務優勢的企業將在競爭當中占據有利形勢。
該公司技術團隊看中的是3D打印在工業領域巨大的應用市場。作為一種新生產方式,3D打印最早也是用于工業領域。而隨著技術的成熟,3D打印可適用的制造行業在不斷擴大,并突破了模具樣品生產的范疇,可直接生產成型產品,讓整個市場規模一下子得到巨量釋放。
光韻達2011年在創業板上市,專注于以激光技術為主要手段或關鍵工序,為全球電子制造企業提供相關產品和應用服務。目前,該公司累計提交專*申請78件,其中發明專*申請占46%,已獲得專*授權45件。
銀邦股份2012年7月在創業板上市,次月即設立飛而康快速制造科技有限責任公司,新設立公司主營業務為3D打印、粉末制造、熱等靜壓技術研發、生產、銷售。目前,銀邦股份提交專*申請59件,其中發明專*申請占76%,其余為實用新型專*申請,已獲得專*授權29件。
華中數控2011年1月在深圳創業板上市,是我國主要數控設備生產廠家,為迅速實現3D打印技術產業化,2014年1月,由武漢華中科技大產業集團有限公司牽頭,聯合華中數控等5家公司,共同組建成立武漢華科三維科技有限公司(下稱華科三維),實施3D打印產業化項目。華中數控目前累計提交專*申請82件,其中發明專*申請占60%,已獲得59件專*授權。
圍繞3D打印的技術創新活動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直到最近幾年,相關專*申請出現激增。在專*擁有量方面,華中數控、拓斯達、光韻達、銀邦股份近年來的專*申請勢頭較猛。
從企業專*申請總體趨勢來看,3D打印相關專*申請自出現到2007年以后開始飆升,經歷了5年的時間。2002年至2007年,3家企業年平均專*申請量僅為0.9件。從2008年開始,3家企業的專*申請數量均明顯增加,年均申請量達到4件,并且在之后幾年呈持續增長的狀態,到2012年和2013年,年均申請量已分別達到17件和16件(2012年至2013年尚有部分專*申請未被公開)。這與我國3D打印技術發展的總體走勢是一致的。20世紀90年代初,我國相關企業在國家多個部門支持下開始進行3D打印技術相關研究,2000年初步實現設備產業化,開始在醫療、航空航天、汽車等行業應用,但是發展非常緩慢。直到近5年,增材技術在美國制造業的地位凸顯并且其在航空、醫療和消費品等市場快速發展,引起了我國政府和企業對此技術的興趣和重視,在國家和地方的共同支持下,國內高校和企業開始加強對該技術的研發投入,3D打印技術的創新程度得到大幅提升,成為近幾年的研發熱點,相關專*申請量也呈迅速增長態勢。
數據顯示,擁有專*申請總量較多的是華中數控,其次是拓斯達、光韻達和銀邦股份。華中數控雖起步較晚,申請專*保護始于2008年,但其申請量上升速度相對較快,2011年和2012年申請量達到23件和18件。其年均申請量也居3家企業之首,為13.7件。這與華中數控同華中科技大學在3D打印方面的合作是分不開的。
拓斯達是東莞市3D打印技術聯盟理事長單位,也是東莞創客聯盟最早涉足工業制造、醫學、教育、娛樂等領域的3D打印服務商。
“最早的時候,我們公司從事的是汽車零件、連接器、手機、家電、IT電子數碼、導光板類業務,因為看好3D打印技術和產業的發展前景,我們‘投身’到了這個行業中來。”拓斯達科技董事長吳豐禮告訴記者,公司除了涉足3D打印機,目前主營注塑周邊自動化設備、機器人及智能裝備產業鏈整體解決方案等服務。
作為省內最早涉足工業制造、醫學、教育、娛樂等領域的3D打印服務商之一,公司曾與比亞迪、富士康、美的、勁勝等制造業巨頭,華南理工學院、清華大學和華中科大等機構緊密合作。目前公司3D打印項目主要研究方向為用于工業、醫學、教育領域的3D打印技術及產業化。公司投資3D打印項目,預計1—2年可以進入回報期,并爭取未來5年內,占據3D打印細分市場較高的份額,成為國內3D打印技術的領航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