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重復勞動、勞動強度大、有一定危險性的行業應用機器人可有效促進產業結構升級。
2020年,廣州將有80%以上的制造業企業應用工業機器人及智能裝備。日前,廣州市政府常務會議審議通過了《廣州市推動工業機器人及智能裝備產業發展的實施意見》,計劃大力推進各行業應用工業機器人,到2020年,廣州將培育形成超千億元的智能裝備產業集群。
現狀:96%用國外品牌 需求年增三成
會上,市經貿委副主任易鳴介紹,目前,國內工業機器人產業已開始進入爆發式增長期,但由于核心技術關鍵零部件生產制約,96%都是使用外國品牌。而珠三角地區的工業機器人在裝配、點膠、搬用、焊接等一般工業領域已廣泛應用,需求年增長速度達30%。鑒于此,廣州發展工業機器人及智能裝備產業,可有效應對要素成本和人力成本上漲。
“現在遭遇用工難的企業多為重復性、臟亂差的行業。使用工業機器人可以促進產業結構的升級,使勞動密集型產業變成技術密集型產業。”易鳴表示,《實施意見》擬在機械裝備、汽車、食品、醫藥、電子、危險品制造等重復勞動特征明顯、勞動強度大、有一定危險性的行業領域,引導企業應用工業機器人及智能裝備對傳統生產線或生產系統進行技術改造。
目標:培育形成超千億元產業集群
按計劃,到2020年,廣州將培育形成超千億元的以工業機器人為核心的智能裝備產業集群,其中包括形成年產10萬臺(套)工業機器人整機及智能裝備的產能規模,培育1至2家擁有自主知識產權和自主品牌的百億元級工業機器人龍頭企業和5至10家相關配套骨干企業,打造2至3個工業機器人產業園,全市80%以上的制造業企業應用工業機器人及智能裝備,成為全省智能裝備制造業發展的先行區,全國最具規模和最具競爭力的工業機器人和智能裝備產業基地之一。易鳴告訴記者,目前廣州工業機器人的核心產值較小,大概在二三十億元規模,但廣州市場需求大。“只要攻克了關鍵零部件制造技術難關,我們是很有信心實現2020年目標。”
支持:四個層次加快技術攻關
廣州該如何加快關鍵零部件制造技術的攻關?易鳴說,《實施意見》計劃引導和鼓勵企業通過自主研發、引進消化、合資合作、設立海外研發機構等方式,開展減速器、伺服電機、驅動器和控制器等機器人關鍵零部件核心技術研發;加強協同攻關、持續創新,彌補產業鏈薄弱環節。同時,指導企業加強與完善知識產權保護,開展相關知識產權分析,推進相關專*布局。鼓勵企業積極參與制訂各級標準。
《實施意見》提出在組織協調、資金支持、用地支持、人才支持等4大方面給予保障。東莞市機器人技術協會副會長羅百輝表示,近幾年機器人產業出現井噴式發展。目前廣東機器人產業正處于快速發展階段。廣州提出到2020年打造兩三個工業機器人產業園,形成超千億元的智能裝備產業集群;2013年深圳機器人和自動化產業的產值超過了200億元,提出要以機器人、可穿戴設備等為重點,建設國內一流智能裝備產業基地;東莞則力爭2016年全市工業機器人智能裝備產業產值達到350億元,到2020年達700億元;佛山順德借全國唯一“裝備工業兩化深度融合暨智能制造試點”的東風,規劃明年智能制造產業規模超千億元。
“一臺機器人能夠替代5-6個工人,若人力成本以單人每年6萬元計算,一年內就能收回成本。”廣東拓斯達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吳豐禮表示,機器人代替人工節省了時間和人力,但一線工人知識水平有限,難以操作科技化的機器人,而售后人員到現場修理需要花費大量時間和資金,根本忙不過來,因此,拓斯達于2009年成立花巨資成立了商學院,與清華大學強強聯手,并請咨詢機構定期為企業員工做相關培訓。
工業機器人作為機電一體化設備皇冠上最耀眼的明珠,希望國家在開展基礎學科研究等方面加大力度,通過關鍵零部件的國產化降低生產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