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國是世界上最大電線電纜生產國,全球名列第一,年產值約7000億元。電線電纜產業發展迅速,對工業經濟的支撐作用日益明顯。據有關資料顯示,近十幾年來,電線電纜行業產值年增長率達15%以上,由于金融危機的影響,減緩了電線電纜高速增長,一些新興產業,如多晶硅等投資過熱,對線纜行業重復建設也敲響了警鐘,行業轉型升級勢在必行。那么,電線電纜業轉型升級靠什么呢?重視"軟實力"的提高是關鍵,"軟實力"已成為企業競爭力的靈魂,是企業真正的核心競爭力。
標準是產業短板
標準,既是產品技術的綜合表現,也是競爭策略的技術手段。當我們和世界制造強國分庭抗禮的時候,當我們的目光開始投向全球經濟的時候,當國內的生產制造能力出現結構性過剩、眾多的規模企業開始進入國外市場的時候,我們發現,國外經濟體制除了有一系列的貿易保護壁壘之外,還往往通過技術標準的制定來設置技術壁壘。技術壁壘同樣讓我們付出足夠的生產成本和推銷成本。算下來,我們賺的還是勞動力的辛苦錢。
進入美國市場要通過UL認證,到歐洲去,要符合歐盟標準;甚至有歐洲某產業標準機構每兩年就要修訂一次標準,然后推出一個新版本,目的很明確,就是讓你圍著他們制訂的標準轉。這就是他山之石。
與我國不同,西方國家是一個完全的私有制國家?"IEC"標準的前身最初也是誕生在單個企業主地盤的產物。只不過他們較早的具有市場競爭、國際競爭的戰略意識而已。意識的覺醒,是民族差異、地區差異的重要因素之一。我們不反對跨國公司來華競爭,但我們同樣要學會和他們競爭的技術謀略。如果中國自己國際招標的大項目,也設定符合"GB"的技術條款,今后的市場競爭優勢就會明顯體現出來。
問題的關鍵是,我們的標準遠遠跟不上新興產業、新興市場的需求變化。具有產業發展前景的風電、核電、光電復合、智能電網等一大堆的前沿產品,都沒有"GB"標準的前期介入。市場和企業的關系猶如水和魚。雖然我們也黯熟市場換標準的可能,我們也不需要埋怨"GB"是否跟得上中國經濟發展的節奏,為了電線電纜龐大的市場,也為中國線纜經濟融入全球市場打好前站,我們需要更多標準競爭意識和民族擔當的責任意識。
注重自主創新強化專*意識
專*和創新意識是軟實力的具體體現。我國目前還處在工業化中期,在創新能力上面臨著新的考驗。
目前,國內企業的擁有含金量較高的發明專*比較少,實用新型專*比較多;可跨國集團往往申請的專*一般都是發明專*,可以看出國內公司與跨國集團的差距所在。另外,資料顯示,如果按照人均計算,我國專*數僅為發達國家的14%左右。由此可見,我們提高專*的申請很有必要。
一般情況下,行業排名靠前的骨干企業,專*數據上升速度也比較快,技術優勢也明顯凸顯。相反,在經營過程中,對知識產權保護不重視的企業,企業需要維權等方面就會遇到不少困難。值得注意的是,企業要結合電纜行業產品目前現狀,拓寬開放的科技視野、關注世界電線電纜行業自主技術的創新源頭,整合信息資源,不遺余力地推進技術創新,從而擁有更多的自主意義的專*技術、專*產品。
同時,將專*技術與生產有機結合,提高專*成果轉化率,專*技術最終要轉化為生產力,有效提升了企業競爭力。
產學研結合與加強人才隊伍建設電線電纜企業的發展,科技是支撐,人才是關鍵,要加強創新型人才隊伍建設。只有把科技作為核心推動力和重要抓手,才能切實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贏得未來發展的主動權。如果說技術創新是企業發展的生命,那么人才是技術創新的原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