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電重啟的春風從高層頻頻吹來。
6月13日召開的中央財經領導小組第六次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提出,我國將把推動能源生產和消費革命作為長期戰略。并明確要求,在采取國際最高安全標準、確保安全的前提下,抓緊啟動東部沿海地區新的核電項目建設。
近日,李克強總理訪英期間,又掀起一股“核旋風”。據了解,中英兩國簽署40余項合作協議,合同總額將不低于300億美元。而核能、高鐵項目合作將成為兩國合作的重頭戲。
據媒體報道,近日發改委已核準4個地方的6個核電項目,分別是,遼寧大連紅沿河二期、遼寧葫蘆島徐大堡一期、山東海陽二期、浙江三門二期、廣東陸豐一期和山東榮成示范項目。
國家發改委能源研究所所長韓文科對《華夏時報》記者表示,從中央的表態來看,是希望核電能夠一如既往地發展。面臨能源革命的趨勢,核電在中國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
但發展核電,安全依然會是社會各界最為關注的焦點。
核電重啟
核電重啟之門,終于被決策層正式開啟。
信號自今年4月開始釋放。國務院總理李克強4月18日主持召開新一屆國家能源委員會首次會議時強調,當前要開工一批重大項目,要在采用國際最高安全標準、確保安全的前提下,適時在東部沿海地區啟動新的核電重點項目建設。
此次會議上與核電一起被提及的還包括,特高壓輸電、太陽能發電基地、大的水電站等重大能源項目。因此核電重啟也被賦予了“為經濟增長提供支撐”的穩增長意義。此時距離2011年3月,在日本福島核電事故,已經歷時3年。
而6月13日,習近平主席在中央財經領導小組第六次會議上提出“能源生產和消費革命”概念,并將4月份國務院關于核電項目適時啟動的表述提升為“抓緊啟動”。有分析人士稱,這種關于核電開工的積極措辭,至少在過去3年內從未有過。
對此,韓文科對《華夏時報》記者表示,這表明國家在對核能的安全進行重新審視,在提升安全標準、健全完善安全管理制度之后,面臨大氣污染治理、能源消費革命的壓力,國家希望核電能像2011年以前那樣一如既往地發展。
韓文科稱,目前中國核電的總發電量占比只有約2%,美國17%至19%,俄羅斯也接近20%,歐盟一些國家占比更高。而從未來我國的能源格局來看,核能至少應該占到5%。
6月25日,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舉辦的“經濟每月談”上,該中心“能源生產和消費革命”課題組組長吳越濤博士指出,關于能源消費,“十二五規劃”的提法是“合理控制能源消費總量”,而在十八大報告中,把“合理”兩字去掉,叫做“控制能源消費總量”,而最近習近平主席在“控制”前又加了兩個字,叫“堅決控制能源消費總量”。
吳越濤的研究給“能源革命”提出三條路徑,即減量革命(傳統化石能源)、增量革命(新能源)以及效率革命(提高能源使用效率)。
上海交通大學教授、核電技術與裝備工程研究中心副主任王德忠認為,要提高新能源在能源消費中的占比,核電是一個最現實可靠的選擇。風能受地域限制,太陽能成本過高,核電從發電成本到穩定性上都勝于二者。
一位不愿具名的專家對《華夏時報》記者表示,實際上2012年10月國務院通過《核電安全規劃(2011~2020年)》和《核電中長期發展規劃(2011~2020年)》已經標志著核電重啟,在建項目已經復工。“中央此番表態更多的是從能源戰略的角度對核能進行強調。”上述專家稱。
不會一哄而上
核電重啟給相關裝備制造業帶來了久違的春天,相關公司股票近期以來表現搶眼。對于公眾而言,更為擔心中央的鼓勵會不會導致核電一哄而上的風險。
記者發現,2012年通過的《核電中長期發展規劃(2011~2020年)》直接提高了核電發展的目標。《規劃》設定到2020年,核電運行裝機容量爭取達到5800萬千瓦,在建核電容量應保持3000萬千瓦,此前這兩項目標的預期為4000萬千瓦和1800萬千瓦。
有統計顯示,截至2014年3月末,中國已建和在建核電裝機容量約為4870萬千瓦。而按照第三代核電技術AP1000每臺機組裝機容量為100萬千瓦推算,2020年前中國平均每年將有6臺機組開工建設。根據上述規劃,中國將迎來核電開工建設的高潮,高峰時段預計將同時在建約40臺機組。
王德忠認為,核電規劃的編制和修改都會有嚴格的論證,目標的數據不是隨便定的。在他看來目前的規劃目標并不激進。
隨著核電戰略地位的提升,越來越多的企業想進入到核電領域。核電領域中核、中廣核、中電投三分天下的局面正在被打破,華能集團作為中國最大的發電企業,已經悄然開始了核電試水。
在國經中心上述會議上,華能集團副總經理張廷克6月25日對本報記者表示,山東榮成示范項目是華能集團投資的首個核電項目。采用清華大學高溫氣冷堆技術,該技術是在引進的西屋國際AP1000技術的基礎上,自主研發而成的CAP1400機組。“目前正在積極爭取國家審批。”
據透露,除了山東項目這張門票,華能集團還通過參股的形式進入了海南的一個核電項目。
雖然目前內陸核電還未提上議程,張廷克依然看好這一發展趨勢。“在歐洲、美國內陸核電站很多,隨著我們的技術進步,包括民眾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