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施建
4G不僅意味著相對于3G來說更快的網速,而且隨著移動互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等新興業態的不斷豐富,更意味著商業模式的顛覆和變革。
“一個人食量再大,一個月也吃不了一千斤大米。”9月11日,中國移動綜合部副總經理葛頎在江西吉安舉行的一場4G論壇上表示,移動通信運營有三條曲線,即話音、流量和新服務,其中話音需求曲線向下走,而隨著互聯網、物聯網的發展,流量曲線向上走,且還沒有看到邊界,“也許過了5到10年,我們用一個國家消耗多少流量來評估信息化的水平和信息化的競爭力”。
連接聚集數字資產
“隨著信息時代的到來,人擁有的越來越多資產,其實是數字資產。”葛頎認為,可穿戴設備記錄的心跳、用戶瀏覽的各種網站等,都意味著數字資產的聚集,“這些數字資產比我們自己更了解自己的偏好。”
魅族科技副總裁李楠則表示,之前的所謂信息革命解決的都是人與人之間的連接,下一次會變為人和物,甚至物和物之間的連接。比如,你可以給一款掃地機器發出指令,它可能會反饋一個表情,說“我干完了,我很酷吧”。另外,物與物之間的互動也會更多,比如家里所有的電燈智能化后,智能手機就可以和電燈等智能設備互動,讓手機里的GPS告訴所有的電器,該開還是該關。
在世紀互聯總裁孟樸看來,移動互聯網時代到來之后,隨著大數據和可穿戴設備帶來的連接,加上一些DNA技術和醫療技術的改進,人的壽命可能提高十到二十年。
“互聯網時代所提的精準營銷,其實是不精準的,是很模糊的。在移動互聯網時代,才可以做到非常精準。”國鼎安全技術公司副總裁張志宏認為,這是因為在互聯網時代,最終可以追蹤到IP地址,盡管這個地址是固定的,但誰用不知道。然而,在移動互聯網時代,手機后面是一個個具體的用戶,可以精準到這個人是誰,他去哪了,還能知道他每個月消費的情況。
“現在無線網的結構都是二三十年前的設計。”孟樸認為,形象地說,這種南北走向的設計,意味著即使是同在一個屋子里的人,發個短信、打個電話,都要回到基站。而未來隨著智能家居和智能設備的增加,未來十年無線網需要革命性的組網方式,同一個屋子里的人溝通,不用全部都回到網絡里,否則,運營商再多建幾十萬個基站也無法解決問題。
葛頎表示,從技術上來看,這意味著解耦。以前電信業的各個環節是耦合在一起的,從傳輸到控制,再到交換,都是全部耦合在里面。這帶來的好處是高質量的服務,即所謂電信級服務,可靠度至少要達到99.99%。但不好的地方在于,當萬物都要連接的時候,這里面的臺階已經很高。這就需要云計算等新的架構和模式。
現在談到云計算,很多人會懷疑其安全性,經常會有人問:“把我的信息都放在云平臺上安全嗎?”對此,葛頎的理解是,這就好比當你有很多現金的時候,是愿意放在家里還是銀行里,哪個更安全?事實上,當銀行剛出現的時候,大部分的回答肯定是放在家里,但發展到現在,這個答案已經不言而喻了。而在移動通信領域,解耦就意味著在同樣的資源情況下,連接倍數增加,整個社會系統的能力,卻可以出現倍數的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