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網訊:俗稱“芯片”的集成電路目前廣泛應用于電腦、手機以及水利、電力等公共設施和軍事設備上,已經成為經濟發展和國家安全的命脈。然而,我國大部分芯片需要從歐美國家進口。業內人士擔心,外國壟斷芯片不僅直接阻礙我國工業發展,而且芯片制造廠商有可能通過在芯片面板程序植入木馬來竊取機密數據以及公共信息,威脅國家安全,應該引起足夠重視。等幾大領域,幾乎起著“生死攸關”的作用。但我國芯片產業長期被國外廠商控制,不僅每年進口需要消耗2000多億美元外匯,超過了石油和大宗商品,是第一大進口商品。而且,受制于人的技術設備直接制約了我國信息產業的發展。
研究數據表明,芯片產業一美元的產值,可以帶動信息產業10美元的產值和100美元國內生產總值(GDP)。世界各國紛紛將芯片作為國家重點戰略產業來抓,美國、歐洲、日本等發達國家通過大量的研發投入確保技術領先,韓國、新加坡和我國臺灣地區通過積極的產業政策推動集成電路產業取得飛速發展。
目前,世界許多國家都在爭奪中國芯片市場,或將使中國芯片面臨“滅頂之災”。武漢新芯集成電路制造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李平說,全球半導體市場規模達3200億美元,全球54%的芯片都出口到中國,但國產芯片的市場份額只占10%。全球77%的手機是中國制造,但其中不到3%的手機芯片是國產的。
“一個長期無‘芯’的國家,只能被動地選擇全球產業鏈的下層位置。”李平說,國內企業制造的芯片普遍是“傻大黑粗”,而且成本也無法降下來。正是由于芯片生產、設計能力的缺失,導致遍布國內的芯片設備普遍長著一顆“外國芯”。未來中國公司如果不建立自己的產業核心技術體系,失去的不僅僅是經濟利益,產業安全也將沒有保障。
我國芯片產業一直發展緩慢,尤其在CPU方面幾乎一片空白,這意味著我國電子產品,包括計算機、家電、手機等在內的制造處于國外的控制之下,很難再打破業已形成的壟斷,國內工業一旦用上“外國芯”將會形成長期依賴,在計算機、互聯網以及物聯網等方面繼續落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