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布線是一種模塊化的、靈活性極高的建筑物內或建筑群之間的信息傳輸通道。指按標準的、統一的和簡單的結構化方式編制和布置各種建筑物(或建筑群)內各種系統的通信線路,包括網絡系統、電話系統、監控系統、電源系統和照明系統等。因此,綜合布線系統是一種標準通用的信息傳輸系統,是智能化辦公室建設數字化信息系統基礎設施。
隨著發展,綜合布線應用越來越多。除了要按照相關的布線標準進行操作外,其中的布線工藝也需要進行摸索,方便項目施工保障質量的同時提高施工效率。
1、對原材料、半成品、設備等進場材料的質量進行認定,審核出廠證明、技術合格證或質量證書、抽檢試驗。原材料審核主要應集中在對線纜的材料審核上。通常線纜存在的主要質量問題包括:非原廠線纜(也就是假線),原廠線纜無檢測報告、進口產品無商檢資料等問題。如果需要準確判斷所進線纜的質量情況,應首先掌握原廠的檢測報告、線纜的測試參數,然后取線纜樣品和這些參數報告到質量監督局做檢測,看檢測參數是否符合原廠檢測報告所列的技術參數,以此來判斷線纜是否有質量問題。監理工作的現場往往無必要測試儀器,對線纜質量的初步判斷主要采用看、捏、量、撕的方法實現。
A、看,就是看線纜的外觀、線標,看線對的絞合程度。正品的線纜標識打印清晰,字跡工整,線對絞合均勻,絞合不易松散;假冒產品的線纜標識打印模糊,字跡粗糙,線對絞合不均勻,易松散。即使不了解產品的性能,通過線纜標識的比較和絞合程度也可以判別出三種線纜的真偽。
B、捏,用中指和拇指捏線纜,質量好的線纜內部絞合比較密實,捏起來有比較充實感覺的屬于質量較好的產品。
C、量,如果有卡尺可以量單芯線纜的線徑,綜合布線一般采用AWG線規,AWG是美國線規的英文首字母縮寫,此外還有SWG(英國標準線規),BWG(伯明翰線規),CWG(中國線規)等。線規前面的號碼表示線纜的傳輸介質的直徑,不同號碼表示不同導體直徑,這個號碼的編號一般由“0000”到“46”或更高,編號越高導體線徑越小,24AWG的導體直徑是0.511毫米,它是指8芯雙絞線的一個線芯的銅介質導體的直徑,綜合部線一般采用24AWG或22AWG。
根據采用線規卡尺測量線徑,線徑如果小于線規,或粗細不均勻則屬于偽劣線。原廠生產的每箱應是1000英尺的標準尺寸,約305米,可以用米尺簡單測量每個標示之間的距離是否是合理尺寸,如果不合理說明是偽劣線。
D、撕,原廠生產的線纜外皮不易撕破,采用回收塑料生產的線纜外皮薄且容易被撕破。
2、主要的分項工程施工前,施工單位應將施工工藝、原材料使用,勞動力配置、質量保證措施等基本情況填寫施工條件準備表,經監理方調查核實,同意后方可開工。這就要求現場監理人員對施工人員的情況要了如指掌,包括有無施工資質證書、有無施工經驗,是否具備獨立施工的能力。
3、綜合布線輔助工程(分項工程)是綜合布線的前期工程,也是綜合布線工程的基礎,其整體質量和可維護性直接影響綜合布線工程的質量。
因此,在綜合布線輔助工程施工過程中,應對關鍵部位隨時抽檢,不合格的應通知施工單位整改,并做好記錄和復查。抽檢可以在終端盒安裝前對管道線槽的一些項目檢查,包括:線槽走向是否符合規范要求,線槽安裝是否牢固,線槽內側有無多余毛刺、線槽接合處有無斷檔,線槽與終端盒接合處穿線是否規范等。
4、所有分項工程(如綜合布線輔助工程、終端盒安裝等)施工,施工單位應在自檢合格后,填寫分項工程報驗申請表,并附上分項工程評定表。
5、對隱蔽工程(如豎井、暗溝等)填寫隱檢單報監理方,監理工程師必須嚴格按每道工序進行檢查,檢查合格的,簽發分項工程認可書。不合格的下達監理通知,并指明整改項目。
6、參數測試。綜合布線工程的驗收必須經過嚴格的參數測試。現有的測試儀器,例如經常使用的FLUKE測試儀,一般都內置測試標準,由于這類測試儀一般均為國外公司生產所以測試標準通常選擇EIA/TIA-568A或者ISO11801,測試結果表單通常是專業術語表示,對于不了解專業知識的監理人員來說是難以辨別測試參數意義的,如果想看懂測試結果就要求專業監理人員應該具備這方面的專業知識。
7、工程竣工驗收。一般來說在施工單位自檢合格的基礎上,建設單位應組織監理方、施工單位和設計單位對工程進行驗收檢查,但是通常情況往往在施工單位報竣后由監理單位來組織驗收,檢查合格后由監理方簽發竣工移交證書,并按有關規定由質量監督部門核定后工程進入保修階段。
以上七點只是簡單的羅列常見的布線問題,其實一套規整的布線還是需要注意很多事項。建議大家將所了解到的方法應用到實際施工中去,通過融會貫通,摸索出更多更簡便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