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kV及以上電壓等級的輸電線路防雷保護,一直是供電企業線路運行維護的主要課題,也是結合實際比較緊密的理論難點。這是因為不同的時間、不同的地點、不同的氣候條件對于雷電的形成及產生的后果都不盡相同,需要我們認真對待,才能找準癥結,解決難點。
因此,我們對本部門管轄的兩條220kV輸電線路自1993年以來的防雷措施進行了認真總結、探討和分析。
220kV普濫線即普定220kV變電站至220kV濫壩變輸電線路,全線共有鐵塔256基,其中線路東段1#-173#,距離66.7km和220kV盤普Ⅰ回即盤縣電廠至普定變電站220kV輸電線路,全長149.87km,共387基桿塔,其中217#-387#區段,距離72.04km,屬我們六盤水供電局六技分局管轄。
這兩條線路是連接貴州東西部電網的主干線,確保線路的安全、可靠、穩定運行對于確保貴州電網的安全穩定具有重要意義。但是,據統計220kV普濫線(原名稱為普水線),1993~2002年累計遭雷擊掉閘17次,其中16次發生在六枝段1#-173#范圍。盤普Ⅰ回,1993~2002年累計掉閘22次,其中六枝段217#-387#累計掉閘11次,而雷擊掉閘為7次(有4次掉閘未查出原因)。
經過認真分析,可以說1993年以前,由于管理不到位,線路只是進行簡單的巡視檢查、更換瓷瓶、塔材、螺絲、螺帽等簡單維護。線路防雷工作一直是個難題,一條線路一年的雷擊掉閘次數達到十幾次。
1993年至2002年線路運行維護力度逐年加強,采取了許多防雷措施。
1 、砍伐導線安全距離不夠的樹木。
2、定期測定零值瓷瓶,如發現及時更換。
3、更換的瓷瓶確保合格。
4、定期測量接地體的接地電阻,對不合格接地電阻要求重新處理。本單位1999年規定,新處理的接地體電阻值必須小于4歐,遠低于15-25歐的設計值。
5、接地電阻與塔體的連接由馬鞍螺絲連接改為采用焊接或爆破壓接并采取防腐措施。
6、對地形比較特殊,不能正常敷設接地體的桿塔,由采用降阻劑降阻改為埋土敷設。
7、安裝護角保護。
8、定期維護架空地線。
9、短接架空地線與塔體的放電間隙。
10、安裝綜合防雷裝置,所有安裝綜合防雷裝置的接地電阻全部處理到4歐以下。
[$page] 這些措施采取以后,使分局管轄的線路雷擊掉閘率逐年下降,2000年實現了220kV線路全年無事故掉閘。
可是,2001~2002年的線路雷擊掉閘次數有所回升。據統計,2001年220kV普濫線雷擊掉閘2次,2002年4次,220kV盤普Ⅰ回2001年、2002年均雷擊掉閘一次,這是由于對線路防雷沒有多少實際經驗、對本地區的氣象資料收集不完整、線路維護費用相對不足、路線運行管理監督不到位、技術業務水平低等多方面存在的問題和不足,對線路防雷保護理論缺乏認真、仔細的研究。
因此線路防雷工作一直處于重經驗、重感覺、重實際,輕理論、輕分析的“三重兩輕”階段,沒有把這項科學性、實踐性很強的工作上升到一個用科學理論指導實踐的層次。這也說明線路的防雷是一個動態管理過程,需要利用科學理論進行指導,才能不斷改進和完善,不能停留在經驗主義階段。
2003年我們又對防雷工作進行了認真總結和理論分析,認為過去的防雷處理存在接地體埋深不夠、接地耳板與桿塔接觸不良、單腳敷設、接地體防腐措施不到位;綜合防雷裝置與桿塔接觸不良、安裝綜合防雷裝置的桿塔數量不多、部分接地電阻處理不合格、未及時測量零值瓷瓶及與外單位經驗交流少等不足因素。認識上有了新飛躍,只有利用科學的理論指導線路防雷工作,才是確保線路安全、可靠、穩定運行的有效途徑。因此,應采取以下相應的措施:
1、加強防雷保護理論的研究,利用科學的理論指導實際工作。
2、成立由工人、技術干部及管理人員組成的“三結合”課題小組,結合實際開展工作。
3、各單位加強線路防雷保護的經驗及理論交流與合作。
[$page] 4、組織專家隊伍對雷電活動頻繁、雷擊掉閘率居高不下的輸電線路穿越區段進行專題研究,對該地區的防雷措施進行指導和完善。
5、研究更有效的防雷保護裝置,重視利用世界各國線路防雷保護方面的最新科研成果。
6、加強與線路防雷技術先進國家進行合作,利用國際互聯網進行遠程診斷與交流。目前,我們制定了具體對策并在今年初組織了實施,相信通過努力,我們的線路防雷工作會有根本改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