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預測,到2020年將有大約500億個采用無線通信方式的裝置。據來自GSM聯盟的數據,其中移動手持和個人計算機僅占1/4,其余的是采用非用戶交互方式與其他機器通信的自主互連裝置。當前我們的互聯網正在快速發展成為無線裝置互連的萬維網 - 物聯網(IoT)。
無線連接裝置的可選方式有很多,最流行的包括Wi-Fi、Bluetooth、ZigBee和基于sub-GHz技術的解決方案。每種解決方案都有優缺點,在這個互連的世界里,以上無線技術將會共存(如圖1所示)。然而,物聯網的重要驅動力之一是低功耗無線傳感器的出現,從智能電表到傳輸系統、從安全系統到樓宇自動化,傳感器越來越廣泛的用于各類應用中。對于無線傳感器來說,可擴展性、范圍、休眠電流和可靠性等屬性至關重要。雖然某些終端節點所需數據傳輸速率相對較低,但是大規模網絡中的實時報告匯聚意味著“大數據(big data)”。
圖1 物聯網中多種無線技術共存
為了更好的服務最終用戶,公共事業公司和市政局開始擴展智能計量系統,以解決實時數據不斷增長的問題。公共事業公司通過智能電表,能夠更頻繁和更有效的查看客戶的能源消耗信息,同時也能快速識別、隔離,以及解決電力失效等問題。消費者也能通過互連來獲取相關信息。室內網絡設備均能實時報告其狀態和能耗,并且還能響應公共事業公司發出的信息。采用智能能源和智能家居系統,消費者將更加方便和高效,例如,在電費最低的時候控制激活洗碗機,或是適時提醒用戶需要添加洗滌劑。
同樣的,在鐵路運輸網絡中,無線傳感器能可用于遠程監視廣闊的軌道網絡,技術人員能提前識別維護需求,以降低人工軌道巡視的成本和遲延。
無線傳感器網絡的核心需求
可擴展性對于無線傳感器網絡環境至關重要。某些傳感器僅每秒進行一次狀態更新,并且每次僅傳輸幾個字節信息,但單個建筑物可能有數萬個節點。舉個例子,美國拉斯維加斯的Aria酒店,部署7萬多個采用ZigBee網狀網絡通信的節點,以便控制照明、空調和建筑物周圍的許多其他服務。在多數應用中,傳感器需要安裝在無法連接主電源或只能電池供電的位置。因此,可靠的網絡架構要求有能力處理大量匯聚的數據,但傳感器節點自身必須低功耗。
可靠性、可擴展性和電源效率的組合,明確界定無線傳感器節點能夠采用的通信技術需求。系統集成商不僅要考慮所選拓撲結構和無線協議的優缺點,也要考慮無線技術本身固有的物理屬性。混凝土墻和多徑衰落對于任何無線系統來說都是不利的,但也有辦法減輕影響。為了解決這個問題,不同國家有不同的法規來管理無線電頻譜和可用的頻率范圍。
其中2.4GHz已成為無需授權的全球頻段,因此無線系統的設計能夠服務于全球所有主要市場。例如Wi-Fi是基于2.4GHz頻段的通信技術,其擅長在兩節點之間快速傳輸大量數據,但同時消耗能量高,并且在星型配置中,每個AP限制在不超過15-32個客戶端。Bluetooth是另一種2.4GHz技術,其針對便攜式設備,主要作為點對點的解決方案,僅支持幾個節點。ZigBee與Bluetooth和Wi-Fi共享相同的無線頻譜,但僅用于滿足低功耗無線傳感器節點的特殊需求。表1匯總目前的無線網絡技術核心特性和能力。
表1 無線網絡技術和標準的比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