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訊:“中國裝備制造業每年的產值高達數十萬億元,真正賺錢的企業有多少?利潤究竟有多少?”這是中國工業設計協會副會長、浙江大學教授應放天9月初在中國國際裝備工業設計論壇上發出的疑問。
的確,中國裝備制造業在經歷了數年的高速發展后,正面臨著發達國家“再工業化”的競爭壓力,“再工業化”走的是高端路線,意在打造先進裝備制造業,這給中國裝備制造業帶來了挑戰。
中國要打造裝備制造業新的競爭優勢,必須著手促進工業設計向高端綜合設計服務轉變,從而實現工業體系由傳統重加工生產的“橄欖型”向重研發和設計的“啞鈴型”升級。
“德國制造”的啟示
今天的德國是一個受人尊敬的國家,特別是其制造業聞名全球。但今天的輝煌并不能掩蓋其曾經的尷尬。時間回溯到1876年的費城世博會,“德國制造”在那時還是“價廉質低”的代表。
在1887年英國議會通過新《商標法》條款中,甚至要求所有進口商品都必須標明原產地,以此將劣質的德國貨區分開來。彼時,世界市場幾乎被列強瓜分完畢。
作為后起的資本主義國家,追求強國夢的德國人在世界強國擠壓下,以剽竊設計、復制產品、偽造商標等手法不斷仿造英、法、美等國家的產品,低廉的價格不僅沖擊市場,而且遭到了工業強國的唾棄。
“德國制造”后來之所以能完成華麗蛻變,與其民族的文化傳承息息相關。清華大學美術學院教授柳冠中認為,嚴謹理性的民族性格形成了“德國制造”的核心文化:系統的整體性、完美主義、精準主義、守序主義和信譽主義基礎上的標準化和質量認證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