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21世紀以來,微小衛星(micro-satellite)以其較高的功能密度,先進的技術性能以及發射與運行過程中的高度的靈活性,逐漸成為國際航天技術研究領域的重要發展方向。按照當前國際通行的衛星分類方法,重量在0.1~1kg之間的微小衛星可稱為皮衛星(pico-satellite)[1]。對于以皮衛星為代表的微小衛星而言,由于其太陽能帆板面積十分有限,同時面臨復雜多變的空間環境,因此要求衛星電源系統具有高效率、高能量密度與控制自主化的特點,這是目前一般工業電源所難以達到的。
本文針對皮衛星電源系統的特點開發了一套智能化、高效率的數字化電源系統,其智能化設計主要體現在:通過多種測量電路對電源系統各關鍵節點的電壓、電流等重要信號進行實時采集、處理與分析,隨時掌握電源系統的能量輸入、貯存與輸出以及實時效率等重要參數;在數據采集基礎上,通過微控制器及其控制軟件的處理,合理地采取峰值功率跟蹤(MPPT)、充放電調節(BCR/BDR)等控制策略,控制電源系統工作狀態,跟蹤最大輸入功率點;針對不同空間任務需求與能量界面參數,通過調整軟件靈活地進行電源運行實驗;通過串口通信方式與上位機通信,為衛星電源系統測控以及數據儲存與傳輸提供了良好條件。
1、皮衛星智能電源系統的硬件設計
皮衛星智能電源系統基于“太陽能電池陣——電源控制系統——蓄電池組”拓撲結構進行設計[2]。電源控制系統作為整個電源系統的核心部分,主要由以下幾個部分構成:微控制單元、一次母線電壓調節單元(即峰值功率跟蹤單元)、二次母線電壓調節單元(即放電調節單元)、充電調節單元、電壓電流信號采集單元、信號處理單元、串行通信單元等。
電源控制系統的基本工作流程為:根據預先設定的空間環境參數,由太陽電池陣模擬器形成電源系統的初始輸入;初始輸入經過一次母線電壓調節單元的調節,形成與蓄電池組工作電壓相匹配的一次母線電壓7.2V~8.4V,同時完成對輸入峰值功率的跟蹤與鎖定;供給二次母線的功率經過二次母線調節器的調節,分別為星上負載提供5V與3.3V兩種二次母線電壓;電壓電流信號采集單元不斷采集初始輸入、一次母線、蓄電池組、二次母線等各關鍵節點的電壓電流信號,經由電壓跟隨器、一階濾波電路與多路信號選通芯片,送入微控制單元進行A/D轉換;微控制器根據各關鍵節點信號,經過進一步的處理與分析,向各級母線調節單元及充電控制單元發出控制信號,同時通過串行通信單元向上位機傳送數據。
1.1 微控制單元
微控制單元電路以ATMEL 公司推出的ATmega8L單片機為核心,配以MAX 397雙8通道模擬多路器與MAX 6129參考電壓源等外圍設備組成,如圖2所示。ATmega8L單片機是一款基于AVR RISC的低功耗CMOS的8位高檔單片機,具有接近1 MIPS/MHZ的高速運行處理能力。ATmega8L具有23路可編程多功能I/O端口,八通道10位A/D轉換和三通道16位以內的PWM輸出功能,因此在系統中完成10位信號A/D轉換與處理,MPPT算法實現以及31.25KHz PWM控制信號輸出等重要功能。
1.2 一次母線電壓調節單元(峰值功率跟蹤單元)
一次母線電壓調節單元電路以Boost DC/DC電壓變換電路為核心,同時增加了以兩個MOSFET組合而成的一次母線控制開關,如圖3所示。Boost電壓變換電路由MOSFET開關管Q1,續流二極管D3、D4,儲能電感L2與濾波電容C13組成,升壓變換比滿足:M = Vout/Vin = 1/ (1-D) (1)由于一次母線輸出電壓Vout被鉗位在蓄電池組工作電壓,即7.2V~8.4V區間某特定值,則調整微處理單元發出的PWM控制信號占空比D,可調整輸入電壓(即太陽電池陣輸出電壓)Vin。在此基礎上,調用峰值功率跟蹤(MPPT)算法,實現太陽電池陣輸出功率最大化。
1.3 電流電壓信號采集單元
信號采集單元以MAX4373F電流傳感放大器與分壓精密電阻為核心,采集初始輸入、一次母線、蓄電池組、5/3.3V二次母線等6處節點的電壓電流信號。信號送入集成運放LM234進行電壓跟隨,再經過一階R-C濾波電路濾去紋波,最終送入MAX397等待A/D轉換。
1.4 充電調節器單元
蓄電池組充電調節器由n-MOSFET與p-MOSFET組合電子開關構成,具體結構同圖3右側的電子開關。充電過程中,MOSFET驅動器輸出高電平信號,則n-MOSFET IRF3205導通,使p-MOSFET IRF4905的G極電壓近似為0,此時IRF4905的S極與G極間電壓為正,使IRF4905導通。當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