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0日,中國電機工程學會第十次會員代表大會在京召開。國家電網公司總經理、中國電機工程學會第九屆代理理事長舒印彪作第九屆理事會工作報告。
報告認為,過去五年,我國電力工業保持了平穩快速發展的良好勢頭,結構調整和節能減排取得重大進展。
我國發電裝機容量從2009年的8.74億千瓦增加到2013年的12.47億千瓦,電力總體規模居世界第一位。電源結構不斷優化,非化石能源發電裝機容量比重大幅提升,從2009年的25.4%提高到2013年的30.9%。電網優化資源配置能力、技術裝備水平和安全供電水平全面提高,變電容量、線路長度等多項指標躍居世界第一。
同時,電力行業不斷加大節能減排力度,火電機組向大容量、高參數、環保型方向發展。全國供電煤耗率從2009年的340克千瓦時下降到2013年的321克千瓦時,大氣污染物減排能力不斷增強,排放總量持續下降。細顆粒物、二氧化碳、氮氧化物排放量也持續下降。電力行業的科技創新能力不斷提升,總體技術水平進入世界先進行列。特高壓輸電實現“中國創造”和“中國引領”。我國已建成“兩交四直”特高壓工程。新一屆國家能源委員會第一次會議強調要發展遠距離大容量輸電技術。特高壓在保障能源安全、治理霧霾、提高能效、服務經濟社會發展中日益發揮重要作用。
我國已掌握先進的清潔煤發電技術,建成了首個整體煤氣化聯合循環(IGCC)示范電站,投運了年產12萬噸的二氧化碳捕集示范工程,以及60萬千瓦超臨界循環流化床機組。掌握了世界上最大容量70萬千瓦水電機組的制造技術;正在研發目前世界上最大的非能動壓水堆核電機組、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三代核電技術;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5兆瓦風電機組已并網滿功率發電,6兆瓦海上大型風電機組成功安裝,標志著我國水電、核電、風電等清潔能源技術進入世界先進行列。
同時,報告顯示,當前學會發展面臨新形勢、新任務。
一是能源電力發展空間依然很大。能源供應和安全事關我國現代化建設全局。隨著我國新型工業化、城鎮化的加快推進,未來能源和電力需求還將保持剛性增長。預計 2020年和2030年,我國發電裝機將分別達到20億、27億千瓦;全社會用電量分別達到8.4萬億、11.5萬億千瓦時;年人均用電量分別為 5800、7400千瓦時,為目前經合組織國家平均水平的66%和85%。為滿足經濟社會發展的用電需求,根據國家電網公司規劃,2014-2020年,電網投資超過3萬億元,2017年、2020年分別建成“三縱三橫”、“五縱五橫”特高壓交流和13回、27回特高壓直流,跨區輸電能力分別達到2.9 億、4.5億千瓦。電力行業作為國家經濟命脈和重要基礎設施,具有廣闊發展空間。
二是清潔發展的趨勢日益凸顯。為應對傳統化石能源開發利用導致的氣候變化和環境污染問題,以清潔化為特征的能源結構調整加快推進,大力開發利用清潔能源,推動常規能源清潔化和能源消費電氣化成為能源發展的主導方向。當前能源資源、生態環境約束不斷趨緊,特別是治理霧霾刻不容緩,進一步凸顯了清潔發展的重要性和緊迫性。我國清潔能源資源豐富,水電可開發資源6億千瓦;風能、太陽能可開發資源分別為25億、27億千瓦。這些清潔能源資源主要分布在西部和北部地區。根據國家規劃,到2020年我國風電裝機超過2億千瓦、光伏發電超過5000萬千瓦,水電裝機3.5億千瓦左右。這對電源、電網的規劃發展提出了許多新課題,也給學會發揮作用提供了廣闊的平臺。
三是提升持續創新能力面臨艱巨任務。創新是一個國家和民族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這些年電力行業之所以能夠實現快速發展,創新的作用十分關鍵。黨的十八大強調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把創新擺在國家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當前,世界科技進步日新月異,新一輪能源變革深入推進,電力工業與現代信息技術、網絡技術、智能技術高度融合,大量新技術、新裝備、新材料、新工藝在電力系統廣泛應用,電力行業科學發展對創新的要求越來越高。同時,我們在新能源發展、第四代核電、清潔高效燃煤發電、大電網運行管理、大規模儲能等領域有很多難題亟待攻克,一些核心技術和關鍵設備不僅在國外學不到,也是買不來的,都需要廣大科技工作者堅持不懈攻堅克難,發揮技術創新和知識創新的引領支撐作用。
四是轉變政府職能對學會發展提出新的要求。隨著政府轉變職能、簡政放權,一些社會職能將交由科技社團來承擔,這為學會發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機遇,也賦予了學會新的職責。今年,民政部取消全國性社會團體分支機構設立、變更、注銷登記的行政審批,允許“一業多會”,這將對促進學會改革發展、激發學會活力起到積極作用,同時也對學會的組織建設、制度建設提出更高的要求。